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68篇
世界政治   2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4649篇
中国共产党   529篇
中国政治   1749篇
政治理论   299篇
综合类   134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737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690篇
  2011年   710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630篇
  2008年   590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美国联邦司法部采用暂缓起诉协议和不起诉协议两种措施对涉案企业审前分流。直到2012年联邦法院对暂缓起诉协议都是形式审批并通过。2013年起部分联邦地区法院在个案中宣示其对暂缓起诉协议的实质审查和监督职权,要求涉案企业定期向法院提交合规报告,有的法院以协议内容对涉案企业过分宽容为由不批准协议。联邦上诉法院推翻相关裁定或者观点,认为法院无权对暂缓起诉协议实质性审查和监督执行。我国检察机关正在推行涉案企业合规试点。我国可构建附条件不起诉和暂缓起诉协议并行的制度,由检察机关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在法院审查暂缓起诉协议方面,美国上诉法院的审查标准可供立法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22.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对于实现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具有重要作用。减刑、假释监督传统范式囿于载体层面“办事”色彩浓厚、方法层面审查重心“倒挂”与定位层面程序推进乏力的现实困境,难以充分释放减刑、假释监督的检察制度效能,是传统监督范式不规范、低质效、欠刚性的关键诱因。持续完善以“实质化审查”为核心的减刑、假释监督新范式,努力实现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的有机统一、书面审查与调查核实的协同推进、过程参与向程序推进的深度转化应当成为检察机关推进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123.
在商事领域中,“非吸”犯罪常以合法经营形式存在,其大量吸收社会公众资金,扰乱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实难防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列举了多种以开展正常商事活动名义实施的非法集资犯罪行为模式,并指出该类犯罪的实质审查要件为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及社会性。审查该类案件,除了要准确把握涉案行为的性质,做好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分,还要处理好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的区分、主从犯认定、犯罪数额认定及退赃退赔行为对量刑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4.
在我国建立什么样的违宪审查机制一直是理论界争议的难题,这直接关系着我国违宪审查体制的建构,本文从建立宪法法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论证了宪法法院的建构的益处以及宪法法院的建构与我国现行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并无冲突。  相似文献   
125.
反思一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我们既为一个个受党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堕落而痛惜,又为他们大肆受贿敛财的违纪违法事实而震惊。他们为何栽倒在金钱面前?留给我们一些什么深刻的警示和教训呢?我们如何把握自己,避免重蹈覆辙呢?我认为起码要做到“三有”、“一不能有”。  相似文献   
126.
通过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规范研究法对目前民事执行和解制度的司法实践现状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执行部门仅对执行和解协议进行被动的形式化审查情境下衍生出了司法实践中执行和解协议实际履行效果不理想、救济途径不通畅、执行和解协议泛形式化严重等困境,严重浪费了司法资源,不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司法权威的树立,为了破解困境,可尝试提出构建以当事人中心主义为基本原则、将意思表示真实作为主要审查对象、采用内容合法性与合约性交叉审查的方式并保持公权力介入的谦抑性为基础构成要件的实质化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27.
门中敬 《政法论坛》2021,(4):182-191
合宪性审查的正当性之法理依据有三:一是民主合法性只是国家组织法的基础;二是立法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决断,而非"是非对错"的正确判断;三是立法过程表明其现实妥协的成分可能比法理正确要高.我国的合宪性审查与其他国家的违宪(合宪性)审查一样,虽具有前述正当性之法理依据,但也并非无懈可击,而是存在诸如"自我审查悖论""低度法理化倾...  相似文献   
128.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七条、第二十六条建构起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复议审查制度,但是从受案数量、纠正率以及社会效果来看并不是特别理想.行政规范性文件作为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种,其具有适用范围广泛、制定主体多样、能够在其生效期间反复使用的特征.因此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需要加大力度,否则将会对行政法治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那么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129.
美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反倾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司法审查的主管机构、司法审查的范围、提起司法审查的主体以及司法的审查标准等内容,是美国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宪法原则的体现。中国企业在应对美国的反倾销指控时,应充分利用该司法救济制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同时要注意该司法审查制度存在的局限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30.
行政立法性事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立深 《法商研究》2008,25(6):28-36
行政立法既存在合法性问题,也存在立法性事实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可采性问题。行政立法性事实不同于裁决性事实和立法意见,假象事实和仿真陈述经常对行政立法性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造成干扰。行政立法性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和逻辑推理关系;行政立法的民主方式决定了立法性事实的收集和认定方式,并影响着立法性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行政立法性事实的审查应当包括立法性事实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立法性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因果关系的合理性、立法性事实收集和认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立法性事实的审查强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