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7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篇
法律   1673篇
中国共产党   261篇
中国政治   510篇
政治理论   122篇
综合类   4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试论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是刑事法律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具有很强人权保障机能。这一原则应从两个方面予以贯彻:当法律存疑时,在法条文义限度内无法作出一致性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的结论;当事实存疑时,由于合理怀疑不能被有效否定,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的裁判或者决定。这一原则的确立,对于合理规范国家权力、维护被告人的人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对现行《婚姻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后的《婚姻法》已于 2 0 0 1年 4月 2 8日起施行。婚姻法的修改使我国的婚姻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也是中国立法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但修改后的《婚订法》中增设的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 ,以及对事实婚姻和夫妻财产制的有关规定 ,结合司法实践看仍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993.
《十二表法》的产生既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同时也是平民与贵族进一步斗争的出发点。此后不久 ,一项卡努勒亚法 ,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的禁令 ;而具有协议权军团长的设立也为平民获取国家最高官职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994.
医疗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名怡 《中外法学》2012,(1):136-154
《侵权责任法》将医疗责任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课予专业与经济上相对弱势的患者一方,难言公平合理。医疗过错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广泛采取法医学因果关系理论,其中的推定过错责任,应实行因果关系法律推定。医疗产品责任、医院内感染、疫苗接种致害责任等医疗无过错医疗责任也应实行因果关系法律推定。同时,司法解释应当授权法官在特殊场合下进行因果关系的事实推定。机会丧失作为一种特殊损害,其赔偿责任的成立仍需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同时,应避免将机会丧失误用作规避因果关系证明的法律手段;因果关系不确定之难题可运用择一因果关系等一果多因理论来化解。  相似文献   
995.
案件事实是司法同一证明的重要认知对象之一,它是由特定时空条件下人、物、事等要素在"促协力"作用下受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互影响自组织、自相干而构成的。案件事实自发生时起就处于运动的状态,在运动过程中作为案件事实系统构成的人、物、事子系统会产生关联协同和竞争冲突。如关联协同占据主导,案件各要素之间就可相互印证,反之则印证不能,从而就出现了案件事实同一认证能否实现的问题。据此为研究基点,可从同一认证原理、实现过程、案件事实认证不能的风险评析三方面对案件事实同一认证作出剖析,至于案件事实求解的印证实现可借助系统论方法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996.
陈文华 《青年论坛》2010,(3):113-117
从本质上讲,民间规则是民间现实生活的规范性表达和浓缩,是民间社会据以判断是非的行为标准。依据民间规则的功能,可以把民间规则分为事实判断型民间规则、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合型民间规则以及价值判断型民间规则。与此同时,案件的事实也可分为作为适用法律的前提的事实与作为判断是非标准的事实。在司法过程中,事实判断型民间规则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合型民间规则对于案件事实认定才具有意义,而价值判断型民间规则却没有此一功能。  相似文献   
997.
998.
刘宇腾  党涛 《法制博览》2022,(7):118-120
听证是人民监督、评价司法活动的重要途径,我国听证制度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最高检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以下简称《听证规定》)中确立了听证会就案件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等多元化的听证方式,是检察听证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实践探索证明检察听证制度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也是必然趋势.而听证...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因产品责任引发的赔偿案件在逐年增长。这一方面说明了在缺陷产品的受害者的头脑中,法制观念在逐渐增强,知道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依法通过诉讼向产品责任人诸回公道,以取得责任人因造成的损害而支付的赔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一些企业、个人无视同产品责任,为了追求私利而置产品捏不顾、置产品消费者、产品用户的合法权益、社会经济秩序等公共利益于不顾,在产品的制造、销售过程中不注重产品质量、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甚至大量制造对人身有极大损害的假冒伪劣产品坑害使用者。为此国家通过立法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违法处罚,以此来严格规范产品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000.
罗鸿燊 《清华法学》2024,(1):191-208
婚恋类诈骗说明,内心事实型欺骗的可罚性并非不证自明。事实是欺骗行为的对象,而内心事实在本体构造上具备三个属性:它的内容具有未来性,并指涉自由意志支配的行为,兼具形式上的现在性。第一、三个特征令其无法满足事实主义视角里的可证实性要求,而第二个属性则难以符合规范主义路径中的可信赖性标准,原则上内心事实不应是欺骗的对象。但是,一旦内心事实在社会交往中被法律规范义务化,被害人个体自由转化为受诈骗罪规范目的保护的交往自由,那么内心事实成为真相权利的内容,则例外地可被欺骗。此时刑法应坚持从属性,结合民商法规范对义务进行识别与判定:婚恋诈骗中行为人对婚姻行为的内心态度无法被义务化,其不是在进行规范意义上的欺骗;不法原因给付中给付方也不享有期待履约的民事权利,不应在财产损失而应在欺骗行为上阻却构成要件;在“航延险”等保险诈骗中,虚构、隐瞒乘机之内心意愿不属于虚构保险标的。规范世界不应迁就而应该形塑事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