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02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付金  苏振 《法庭内外》2014,(12):35-35
不久前,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由"失独老人"提起的已故夫妻冷冻胚胎权属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支持了其对冷冻胚胎监管权和处置权的诉求,由此引起公众的热烈讨论。胚胎的法律属性是"人"还是"物"。本案中,一审判决以胚胎不能作为继承的标的为由未支持"失独老人"的诉求,二审法院从伦理、情感和胚胎的特殊利益保护角度肯定了"失独老人"对已故夫妻冷冻胚胎的监管权和处置权。不同判决结果的根源在于对胚胎法律属性的不同认识。胚胎的法律属性到底是"人"还是"物"?  相似文献   
93.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同时也享有多种诉讼权利,但不享有上诉权。这导致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不平衡。文章认为,尽管目前暂时不宜直接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而应考虑在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完善被害人的"强制抗诉权"。  相似文献   
94.
现行的刑事二审公诉制度混淆了控诉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关系,有损于检察一体化职能的发挥。在学习借鉴我国香港地区"分散式"检察一体化运作模式和澳门地区"集中式"检察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应完善检察一体化运作模式,确立原则上由下级检察机关派员出席二审法庭,必要时可请求上级检察院派员出庭的刑事二审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95.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4,(21):22-23
10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的关于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情况的报告。2006年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也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这方面工作的报告。时隔8年,又恰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并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因此,最高人民法院的报告引起会场内外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6.
正所谓被害人刑事抗诉请求权,是指对于法院一审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的,享有请求公诉机关提出抗诉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从本条款可以看出,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当事人享有刑事抗诉请求权,但并不享有独立的上诉权,其刑事抗诉请求权也不必然启动二审程序,最终是否抗诉还要取决于人  相似文献   
97.
高咏 《中国检察官》2013,(21):31-33
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过程中,上诉程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审阶段,辩方申请启动审查证据合法性的程序、法庭拒绝启动,或者法庭审查后作出的处理结果不能为控辩双方所接受,此时应赋予当事人表达异议的救济性权利。另外,被告人在二审中首次提出的排除非法证据申请如何处理,值得探讨。一、现状与问题通畅的司法救济渠道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因而二审阶段如何审查非法证据排除问题,二审程序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证这些作用得以实现,这是一个不可回避又十分紧迫的难题。2010年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  相似文献   
98.
小李子 《法人》2010,(8):11-11
7月6日,备受关注的“央视新址大火案”二审宣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了维持原判的裁定。  相似文献   
99.
虞云耀 《党建文汇》2009,(10):34-34
备受关注的孙伟铭醉酒驾车造成四死一伤案.不久前在四川省高院二审宣判。审判结果由一审的死刑立即执行.改为无期徒刑。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对这一判决及性质相近的广东黎景全醉酒驾车致人死亡案的二审判决.作出了司法解释。可以预期,孙伟铭、黎景全两个判例,及最高法所做的相关解释,明确了醉酒驾车肇事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00.
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但由于其具有独立的诉讼价值,本文认为该制度应当保留,但应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对其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