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50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241篇
各国政治   587篇
工人农民   403篇
世界政治   15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93篇
法律   8095篇
中国共产党   10252篇
中国政治   14598篇
政治理论   5815篇
综合类   9612篇
  2024年   420篇
  2023年   1877篇
  2022年   2053篇
  2021年   2333篇
  2020年   2804篇
  2019年   1276篇
  2018年   513篇
  2017年   990篇
  2016年   1334篇
  2015年   2426篇
  2014年   5175篇
  2013年   3279篇
  2012年   3599篇
  2011年   3707篇
  2010年   3313篇
  2009年   3232篇
  2008年   3065篇
  2007年   2202篇
  2006年   1980篇
  2005年   1603篇
  2004年   1313篇
  2003年   1137篇
  2002年   905篇
  2001年   670篇
  2000年   550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41.
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生态与党建生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只能深度融入与促进。通过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生态与国有企业党建生态进行概念厘定,将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治理生态与党建生态有机融合起来,着力探索"以党建统治理"为内核的共融共促的生态关系。"以党建统治理"的内核对于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生态与党建生态共融共促提出了坚持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组织统领与服务相结合、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落实党建工作精细化融入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42.
通过对广州非洲人聚集区发展形态及其治理过程的考察发现,面对广州非洲人聚集区带来的治理挑战,地方政府采取了证件查处、以屋管人、亮化工程、优服务和建机制等治理措施,这些治理措施不但形塑着非洲人聚集区的发展形态,也使得非洲人群体与地方政府之间形成排斥性互动关系。这种排斥性互动关系的形成,反映了外来移民群体的社会空间建构状态与国家对这些社会空间的治理之间的现实张力。探索广州非洲人聚集空间的发展形态及其有效治理,对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空间变迁过程以及促进"异质共存"的城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3.
当前,全球治理赤字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稳定的突出因素。全球治理赤字集中体现为国际权力的结构失衡、公共产品的供给缺位、治理机制的效用不足以及治理收益的分配不均。站在人类共存共荣的政治高度,着眼于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中国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提供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即坚持共商原则,推动全球治理的民主化;坚持共担原则,提高全球治理的行动力;坚持共建原则,推动全球治理机制的变革创新;坚持共享原则,确保全球治理成果的均衡普惠。这一方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完善全球治理设计了可行路径,为提升中国的全球影响指出了明确方向,为推动自身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44.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愈发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大障碍。形式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关乎思想作风问题、能力素质问题、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等主观原因,亦有科层制的负面影响、基层自治组织行政化趋势、上下级组织资源不对等、压力型体制、过度考核检查等客观因素。欲根除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循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去探索。应简政放权,充实基层组织资源,推进基层机构改革,制定并实施"权责清单"制度,建立"一核多元"的基层科学治理体系;同时需加强学习,提升干部素质和领导才能,确立正确的政绩观与求真务实的作风。  相似文献   
845.
城市精细化治理是我国应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回应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契合了新时代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鉴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探索与拉塞尔.M.林登的"无缝隙政府"主张相契合,本文从无缝隙政府的视角对城市精细化治理进行深入解析发现,通过推进政府组织变革、优化一线人员配置、培育专业社会组织、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等措施,或将有利于提升我国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46.
职业农民制度体现"中国之治"新境界,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通过三个层面的特征充分展现出来:紧密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基本国情,彰显中国特色的制度底色与品格;直击新时代城乡二元问题的症结,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与魄力;开拓运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准则,彰显制度的全局观与创新力。职业农民制度的优势最终需要通过制度的有效实施方能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制度有效实施需注意两个方面:其一,作为具有"一揽子制度"属性的职业农民制度,各项配套制度和实施方案的整体推进是制度得以有效实施进而形成治理效能的关键;其二,作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职业农民制度,提升制度执行能力是制度目标得以精准高效达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7.
政府技术治理研究正在经历一个"吸纳"与"排斥"对峙的割裂发展阶段,重构政府技术治理概念结构,能打开政府技术治理研究的弥合之窗。政府技术治理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多主体使用现代信息化操作工具及其知识体系实现政治和公共行政目标的过程,信息循证主义和数字技术嵌入双重维度及其质化指标共同构成政府技术治理的概念结构。政府技术治理既是现代信息技术创造问题域和权利域、公共需求样态转变亟待回应等外部推力的结果,也是政府为探寻治理创新路径、夯实公共权威的内生选择。赋能数字经济发展、驱动社会应急管理智慧化和推进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是政府技术治理的可为路径。发挥政府技术治理效用,必然要维系治理价值和技术的平衡,突出治理中"人"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48.
汪国华 《探索与争鸣》2020,(3):135-142+19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与农村先后经历了较为严重的工业污染。城乡工业污染产生和延续的原因可以放在系统且逻辑严密框架中进行比较:其一,城市、农村差异型的工业化发展脉络导致工业污染产生;其二,城乡社会结构、消费结构变化脉络引起工业污染加剧;其三,社会转型、人口流动的社会变迁轨迹使得工业污染治理艰难。基于工业化、社会与消费结构和人口变迁对比视角,城乡工业污染产生与延续原因具有内在同源性,其均由从中央到农村的垂直治理结构积蓄的国家力量引发,从而形成城乡二元通体的解释理路。在此基础上,坚持政府主力引导,以知识创新型企业和大数据制度为发展方向,纵向连通城市和农村的污染防治,或许可以为城乡工业污染治理提供本土化思路。  相似文献   
849.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中国民事立法,其进程深嵌于国家治理变迁逻辑之中,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对中国私权话语的价值确认和制度建构的过程,对此予以认知和阐释是探寻中国民法典时代何以开启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体制转轨与民法的重构为重新发现私权话语铺垫了基础;改革中市场逻辑的确立与民事立法的制度回应助推了私权话语的勃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转型,以民法典编纂为驱动的新一轮制度创新拓宽了私权话语的未来空间。中国私权话语及其制度的不断强化和完善,成为推动国家治理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50.
生态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多元化社会主体的利益,这使得生态治理无法单纯地依靠市场或者政府,而需要寻求多元主体的协同。对湖北省长江流域生态治理案例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发现了: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趋向多元化;多元治理主体间开始互动融合;政府在生态治理中作为核心行动者并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虽然开始参与到生态治理中但发挥作用不明显;多元主体间的合作融合程度决定了生态治理的整体效能。为破除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困境,需要建立生态治理的专业化机构以更科学的方法协同好政府内部的治理行动,建立市场化的生态治理机制进而协同好政府与企业的治理步伐,建立公众参与制度以协同好公众、政府、企业三者之间的生态治理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