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9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4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79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徐梅 《东北亚论坛》2021,30(5):56-67
在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中美博弈长期化、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并肆虐全球、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形势下,发展滞后的东亚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进展.继2018年3月亚太11国达成CPTPP后,2020年11月该地区15国签署了RCEP,"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化、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为亚太自贸区建设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增添新动力.RCEP与CPTPP是目前亚太地区已成型的两大FTA,今后其如何发展演变,关涉未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前景.追踪RCEP动向,分析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果、政治影响,尤其对亚太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2.
原本亚太要走向统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自由与开放的区域大市场。在实际发展中,却呈现“多轮驱动”与“多向驱动”。亚太地区正发生新的转变,构建一个紧密联系的亚太大市场看似变得不现实。与欧洲不同,亚太区域链接存在裂缝,区域整体机制化构建没有形成,区域认同性并不强。从政治安全领域来看,亚太地区的分割还会持续。关键的问题是,力量对比结构的变化是否会加剧战略竞争,甚至对抗。中国对亚太地区有着复杂的认知,中国利益定位和责任是世界的,但有着特殊的区域认知,是把区域关系与秩序构建置于世界新关系与新秩序的大视野下来定位的。  相似文献   
133.
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战略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总体轮廓日渐清晰.特朗普政府推崇"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战略,"美国优先"成为其对外政策的主基调,新孤立主义倾向显现.特朗普政府不愿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单边主义倾向有所抬头."让美国再次强大起来"是特朗普的执政目标,经贸关系和国防安全是其重中之重.特朗普政府用印太战略取代了亚太战略概念,重视印度所发挥的作用.特朗普政府将继续维护亚太同盟体系,但希望盟友承担更多的自我防务义务.特朗普政府更加重视支点国家,包括发展与新兴大国的关系,而对东南亚国家的重视程度下降.在经济层面,特朗普政府弱化乃至摒弃多边经济合作框架,强调双边谈判.特朗普更加强调现实利益,理想主义色彩淡化.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朝核问题、经贸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是当前中美间颇为棘手的主要问题.尽管中美关系错综复杂,两国对抗和摩擦的风险在上升,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总体稳定、矛盾可控.中国要从战略高度处理好对美关系,采取恰当举措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34.
自美国全面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韩国一方面表现得十分积极,希望全面参与其中以提升本国在美国盟国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韩国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总是受到内部和外部种种因素干扰,使其在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受到约束。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以及期望中国在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最为关键外部因素;朝鲜核问题也是制约韩国全面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外部因素;日本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的态度立场也使韩国在军事领域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顾虑重重。韩国政府、民众对韩国是否加入TPP以及"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是否应当部署韩国存在巨大分歧,是制约韩国全面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内部因素。这些掣肘因素对中国反制美国亚太战略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5.
张洁 《东南亚研究》2017,(6):105-119
2016年以来,菲律宾与俄罗斯的关系迅速拉近,双方释放的合作意愿不只限于军事、能源等领域,还涉及共同构建新的世界"一极"。虽然基于历史基础、地缘政治、经济结构等因素判断,菲俄合作水平在中短期内不会提升太快,构建新的国际联盟或力量"一极"也为时尚早,但是由于亚太秩序正处于变化与调整中,菲律宾与俄罗斯的相互接近具有一定的外溢效应,为考察与评估亚太安全格局的未来走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菲俄拉近双边关系对中国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菲俄合作具有平衡中国的潜在意图,另一方面,在短期内,中俄菲三方具有更广泛的利益共识。因此,中国应发挥自身地缘优势,利用新的合作机制与地区倡议,加强中俄、中菲的双边合作与中俄菲在地区多边对话中的协调,这是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6.
《学理论》2014,(25)
奥巴马政府高调提出重返亚太战略,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全球大战略演进的必然结果。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活动日趋频繁,对正在发展的东亚一体化来说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着手,通过分析近年来美国调整亚太战略的原因和表现,进而从深层次上研究美国重返亚太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于东亚一体化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本文将探讨东亚国家应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美国的重返战略进而促进东亚一体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7.
郭震远 《两岸关系》2012,(10):20-22
2009年奥巴马执政伊始,即大力鼓吹、积极推进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到2011年下半年,这一战略调整已经初步成型。三年多的调整进程越来越清晰地显示,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是美国被迫战略收缩中的调整。这一基本性质决定了调整的特点和影响。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在大陆和台湾都受到关注。事实表明,主要受中美关系大局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制约,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既没有明显增强美国插手干涉台湾问题的战略需求,也没有进一步扩大美国插手干涉台湾问题的战  相似文献   
138.
王俊彦 《世纪桥》2013,(12):19-22
摘要-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也是新中国为了保卫世界和平、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和平而召开的一次国际盛会。刚刚成立而又积贫积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面临着如何打开困难局面,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时刻。而周恩来在亚太和会上高瞻远瞩的领导才能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相似文献   
139.
岳小颖 《人民论坛》2013,(18):252-253
在美国的亚太战略链条中,澳大利亚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巩固并加强与澳大利亚的安全合作有利于减轻美军的负担并强化美国的亚太战略根基。与此同时,澳美同盟在强化"软硬实力"的基础上,其指向性也需要弱化。如何在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中致力于协调与中国的关系是澳美同盟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0.
朱志华 《国际展望》2012,(2):35-47,134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经济上与中国争夺主导权,军事上围堵遏制中国,以图维持"一超"霸主地位;在此国际背景下,中国面临周边复杂形势和压力增大,处理好中日关系在整个亚太格局中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中日共同利益和结构性矛盾,提出了从战略上如何把握中关、中日两对矛盾。中日友好合作、战略互惠符合中国最大国家利益,以及加强中日关系须要经济互联、政治互信、民间交往、地方外事、防卫互动、立足内政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