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9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4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79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91.
亚太地区一体化的基础是经济链接,合作机制的构建基于推动开放的区域市场,亚太经合组织(APEC)承担推动开放的主要功能。由于区内经济关系和结构的变化,各方基于本身的利益参与和推动不同的自贸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难以包容亚太整体,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可提供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92.
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核心要旨是意图"塑造"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东亚均势体系来约束中国的对外行为及中国崛起对东亚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引发了周边国家对于与中国关系定位的调整。为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应采用经济手段,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加深,把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有效转化为外交和政治实力;强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以实际行动消除中国迅速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压力和疑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亚洲区域多边机制中,以新安全观发挥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3.
长期以来,西方一直是饿外交的重心所在.但2014年初的乌克兰危机从根本上改变了俄罗斯的外部环境,俄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为摆脱困境,同时寻找国家发展的出路,俄罗斯“转向东方”,实质性地提升了亚太在其对外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在政治、经贸、军事等方面积极与亚太国家合作.“转向东方”战略对俄突破西方孤立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经济上成果不彰,也使不少俄罗斯人感到失望.展望未来,俄罗斯“转向东方”的进程不会逆转,但俄与亚太国家关系的深化面临不小阻碍.同时,俄“转向东方”绝不意味着“背离西方”,而是提升对东方的关注,从而在东西方间更加平衡.  相似文献   
94.
2010年以来,美国对外战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加快推进战略东移,强化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美国不仅加强了与东亚盟国的关系,还利用地区多边机制强化对地区秩序的塑造能力。美国介入亚太地区的力度加大,给地区安全形势和一体化建设带来强烈冲击,也使中国在处理该地区关系时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95.
声音     
《廉政瞭望》2023,(22):10-10
“中国古人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我们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全面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96.
97.
从希拉里东亚行看奥巴马政府亚洲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希拉里东亚行入手分析奥巴马政府亚洲政策的走向及影响.希拉里东亚之行为奥巴马政府亚洲外交开了好头.奥巴马政府的亚洲政策在继承布什政府亚洲外交遗产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变化,这对美国与亚洲的盟友关系、东亚安全合作以及中美关系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8.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美国日益重视亚太盟国,极力推动“亚太北约化”。面对美国的拉拢和施压,美国亚太盟国在涉华政治领域的诸多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战略选择,对美追随程度也各有差异。既有研究从国内政治、国家利益、联盟政治、联盟压力—利益诉求等视角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对于亚太盟国在政治领域对美追随的差异性分析还有待加强。在亚太盟国对体系压力的感知并未达到完全限制其决策空间时,各国对美政策基本由对美规范认同和对华规范威胁认知来决定,并呈现高度追随、有限追随、中立、疏远和反对5种不同态度。案例研究发现,在香港修例事件和新疆棉花事件上,美国亚太盟国态度迥异,对美追随程度排序依次为: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这也体现了美国亚太盟国对美战略追随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多重分化现象,“亚太北约化”并未成型。对于中国而言,对于美国亚太盟国有必要精准施策,缓解美国亚太联盟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99.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仅存的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为了保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适时调整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布什政府的“扇形结构”,还是克林顿政府的“新太平洋共同体”,都是要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主导权。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亚太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华政策也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制裁接触”和“全面接触”分别为其两个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中美关系,但是,中美关系作为冷战后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仍将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0.
美国的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将亚太战略作为美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这是冷战后美全球大战略演进与亚太形势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在其实施过程中针对中国的一面却非常突出。尽管如此,过分强调美亚太战略对中国的挑战不仅会使当前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还将给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战略风险。中美在亚太实现和平共存,既是确保美亚太战略成功的关键,也是中美长期战略稳定关系的核心议题,并将对亚太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