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0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青年亚文化在我国初露端倪,对这种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型文化马克思主义早有预见,在此给予马克思主义的解剖,以正确理解青年亚文化,从而也可以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相似文献   
42.
在21世纪,网络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网络文化打破了传兢文化意义的框架,对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极具冲击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对青年亚文化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探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及如何运用网络文化载体,推进青年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3.
青年亚文化是存在于青年人当中的与主流文化并列的另一文化态势,它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意义,而其对青年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带来了不少冲击。本文旨在分析这种冲击的成因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政工作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4.
毒品这种特殊商品虽然在地下市场交易,也会受到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的影响,从根源上减少毒品需求以缩小"需求市场",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遏制毒品问题是禁毒工作的重要途径。整合犯罪原因理论中的紧张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有助于解释毒品需求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5.
健康的社会文化发展必然包含主导文化和亚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从而使主流价值取向得到丰富和完善。互联网新媒体为青年圈层的文化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潜能,拓展了文化个体及群体生产、传播、消费和参与的路径。在价值层面,互联网青年圈层亚文化不仅可以创造性地成为主导文化的补充,防范大众对于文化认知的固化;也有助于将多元文化优势要素吸纳到主导文化的生产、传播过程中,增添主导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46.
网络玩梗是网络新世代自我意识的呈现和表达,是一定时期或特定场景社会大众心理状态的折射和群体情绪的流露,也是青年群体解读并再造文化的新景观。“梗”的可玩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表达的多义性,当玩梗不再追求意义的准确,而是寻求情感的共鸣时,群体认同的快感也带来了排他性,并逐渐发展为一种“表达失语症”和价值观的消解,所以,应当警惕玩梗所带来的传播迷思、娱乐至死和价值取向偏差。  相似文献   
47.
“丧文化”阻碍青年志气、骨气和底气的养成,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影响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解析青年“丧文化”表征,应兼容运用“亚文化”和“后亚文化”理论。既要借鉴“亚文化”研究理论的经典方法——剖析“风格”,又要审视“后亚文化”视域下研究范式嬗变形势,创新“新部落”“生活方式”“场景”等研究手段。“丧文化”易导致青年滋生价值虚无主义,引发青年集体焦虑,造成青年社会退缩,污染青年成长环境,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探索多层次、多维度的引导路径,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引领,既要解决青年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又要提供青年成长所需的人文关怀;既要激发青年主体意识觉醒,又要营造满足青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8.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未来。目前青少年犯罪仍不容忽视。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新媒体亚文化具有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和隐匿性的特征,使其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从犯意诱发、犯罪示范、犯罪认同等方面强化了一些青少年的致罪倾向。新媒体暴力亚文化、色情亚文化、帮派亚文化严重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并为青少年犯罪提供了犯罪样式。要控制青少年犯罪,应加强对新媒体亚文化的治理,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49.
《玫瑰门》与《宠儿》都是以女性为中心写作对象的当代小说,展现了东西方女性在历史社会中寻求生存发展的经验。本文通过两书比较,就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女性变态行为进行解读,阐述了存在于女性亚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生存哲学,即在历史社会环境的挟制下,女性以毁灭自我的形式所表达的乌托邦思想。  相似文献   
50.
赵建伟  康就升 《前沿》2011,(4):126-128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作为亚文化的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进行着意义深远的文化变迁,合江民族村同样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相应的文化变迁。文章以合江民族村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变迁为切入点,分析了聚居、工业文化和主文化对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变迁的影响,并对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变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