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347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醉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离开现场,能否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这个问题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在理论上以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为基础,可以得出原因行为对逃逸行为已失去支配力;在实践方面,审查案件要以证据为基础,还要依赖于相关司法鉴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2.
张学丽 《法制博览》2013,(11):158-159
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发展,汽车渐渐的成为了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25亿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仅2012年上半年,我国共发生交通事故190270起,造成41933人死亡,22183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1亿元。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肇事者逃逸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还因肇事者的逃逸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这使得因交通事故受到财产、人身以致生命损害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难以得到救济。我国刑法将其作为法定加重情节予以严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相关问题,有些分歧的意见,为了正确的适用法律此种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笔者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和现实情况,对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相关问题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23.
江涛 《法医学杂志》2005,21(4):I0014-I0014
1案情某日凌晨3时许,有人在某区新村内绿化带旁的水泥路上发现一具无名女性尸体,遂报警。经初步勘验,发现紧挨尸体旁的地面上有清晰的轮胎花纹印。尸表检查:胸部扪及肋骨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初步推断为上述损伤符合车辆撞击所致,系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抛尸案例。后经调查发现当天凌晨曾有一辆0.6吨送牛奶的小货车进出过该小区,现该车辆不知去向,并且无法与车主联系。当地警方委托法医检验要求确定车辆撞击点。2尸检死者衣着位置基本正常,下身所着牛仔裤拉链呈半开状,其左侧纵形裂开;右股部内侧裤缝纵形裂开;右臀部后裤袋缘纵形裂开。裆部…  相似文献   
424.
刘岷 《政府法制》2009,(18):47-47
从动机上看,酒后驾车、街头飙车等行为的当事人是能够事先预料相应风险的,因此多少存在明知故犯、铤而走险的心理。从性质上看,这类行为和一般交通事故确有不同,处理起来也应该加以区分。比如,酒后连环撞车,第一下撞击可以理解为过失,那么接下来第二下、第三下撞击是否存在主观上的故意逃逸?整个过程都应该好好分解“故意”和“过失”,体现在处罚上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425.
《工友》2006,(7):24-24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向该省法院系统下发《关于加强涉及农民工权益案件审理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受害人为农民工的医疗损害、交通肇事及其他损害赔偿案件审理中,凡在城镇有经常居住地,且其主要收入来源地为城镇的,有关损害赔偿费用根据当地城镇居民的相关标准计算。据悉,以法院正式文件的形式规定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同命同价”,这在全国尚属首次。(6月23日《大河报》)点评:既然《宪法》白纸黑字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为什么在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中,却堂而皇之地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  相似文献   
426.
2008年10月29日傍晚20时56分.山西省襄汾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接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指令:在该县汾城镇高家庄路段.一辆三轮车将一骑自行车老人撞倒后逃逸.  相似文献   
427.
杨海波 《证据科学》1999,6(4):184-185
交通肇事案的检验实践中,我们发现平头汽车(包括大货车、小货车、客货车、大客车以及"面的"等)撞击行人时,行人损伤都有其比较稳定的特点,据此可以判断肇事逃逸汽车的车型及行人受伤当时的姿势及行走方向,从而为侦缉逃逸案件提供有力的线索,为今后处理疑难事故取得科学的证据.目前专门对平头汽车撞击行人所致损伤的分析较少报道,现将我们近年来所受理的52例重大事故中,受害行人的损伤及其特点总结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28.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是交通事故案件侦办中的难点。通过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肇事嫌疑车辆进行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能够成功确认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429.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交通肇事逃逸呈逐年递增趋势。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11月15日公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使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和处理进一步具体化,但就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和处理依然存在争议。本文拟对"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作出认定和处理。  相似文献   
430.
李佳 《法庭内外》2010,(4):64-64
在开车途中不慎将一名老者撞伤.而作为司机非但没有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反而延误治疗致人死亡.为逃避责任.竟然驾车抛尸逃逸。原本是一场普通的交通肇事案,最终演变成了一起故意杀人案.狠心司机受到法律严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