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4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0篇
各国政治   275篇
工人农民   926篇
世界政治   8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3篇
法律   8325篇
中国共产党   16217篇
中国政治   25079篇
政治理论   3241篇
综合类   5825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636篇
  2021年   772篇
  2020年   1020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994篇
  2015年   1781篇
  2014年   6603篇
  2013年   6179篇
  2012年   6570篇
  2011年   5960篇
  2010年   5473篇
  2009年   5212篇
  2008年   4675篇
  2007年   3353篇
  2006年   3039篇
  2005年   1886篇
  2004年   1325篇
  2003年   1321篇
  2002年   1157篇
  2001年   911篇
  2000年   80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今日浙江》2006,(5):66-66,F0003
近年来,诸壁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打造“品牌强市”目标,从名牌培育、提质和示范这三个重点环节入手,把实施“质量兴业”,打造“品牌强市”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实施名牌战略初显成效,为进一步推动诸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率先发展,富民强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迄今,全市已拥有16只国家级品牌(其中中国名牌产品13只,中国驰名商标3只),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4只,国家免检产品12只,省级品牌112只。以2004年为例,品牌产品的年总产值达32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40%,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323.6亿元和35.6亿元。构筑“品牌强市”的良好环境营造浓厚舆论环境。多次召开全市“质量兴业,品牌强企”工作专题会议,凸显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在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开设名牌专栏、播放电视专题片、编发“质量兴业,名牌强企”专刊;组织浙江名牌以上企业向全社会发出“质量兴业.品牌强企”倡仪书。在“质量月”活动期间,组织全市各级名牌企业和优质产品进行上街宣传,对四级名牌企业和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先进个人进行登报表彰。利用博览会、质量月和“科普节”等重要节会和活动.宣传、推介诸暨的名牌产品,充分展示诸暨市名牌产品的整体形象,提高全社会对名牌产品的关注度。邀请有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共同参与“市长质量奖”等评价活动,使创牌变成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建立优良政策环境。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质量兴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打造品牌强市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企业创强争先奖励政策意见》和《诸暨市重点区域品牌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名牌培育、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全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将创牌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要点以及镇乡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加大政策奖励力度,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奖励30万元,对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浙江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奖励5万元。从2005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实施“市长质量奖”制度,印发《诸暨市市长质量奖考核实施办法》,对追求和实现卓越经营绩效的企业授予最高质量荣誉奖。打造优质服务环境。成立质量兴业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建立由相关经济综合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参加的质量兴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块状特色产品和重点工农业产品分布和发展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名牌培育发展规划,使品牌培育、发展有计划,有重点,逐年推动一批骨干企业争创各级名牌产品,提高创牌成功率。健全名牌产品跟踪管理制度,建立名牌产品档案,掌握各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动态,促使名牌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健全基层技术机构,先后建立轻纺、机械和珍珠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技术机构升格为省级行业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健全企业质量信誉等级评价制度,促使企业不断捉高产品质量和信誉水  相似文献   
153.
刘荣 《人大研究》2003,(9):33-34
一、转型期我国农村干群关系的变化及其负面效应当前中国社会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转型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和发展[1] 。随着这一转型过程的加速 ,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变化 ,各种社会关系也发生了裂变[2 ] 。我以为 ,我国农村干群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 19世纪 4 0年代开始 ,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就和人民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新中…  相似文献   
154.
江苏省东海县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实践.采取干部驻村帮扶、牵手致富等形式,引导基层干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使他们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5.
我国目前出版期刊约9500种,出版报纸约1900种,报刊年销售额达300多亿元。晚报都市类、生活服务类报纸快速发展和日趋丰富,行业专业类报纸市场定位准确,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工青妇农等对象类报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新型财经报纸脱颖而出。同时,期刊市场也是品种日益增多,内容日益丰富,印制日益精美。以《读者》为例,月发行量已达960多万份,全年纯利润已达3000多万元。用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俞昌祥的话说,“我国的报刊市场是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繁荣。”报刊业的竞争态势和繁荣局面,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穆青在上世纪70年代针对新华社报道的方针问题提出,要报道对人民群众有教育意义和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人物、新经验。而要抓新,首先就要有新闻敏感,知道什么是新闻。综观当今报刊市场,名目各异,种类繁多,读者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广,有的报刊出现“稿荒”现象,有的报刊内容虽多,但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却不多,这其中有报道方针与意图不明确、报道计划与选题不周详、记者敬业精神不够强、新闻采访部工作安排不当等原因,但其中新闻工作者缺乏新闻敏感是最为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6.
王焱 《中国律师》2006,(1):51-51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推进保持中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到实处,落实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在“闪光月”活动中,德衡党员在党支部的号召下,积极奉献爱心,向青岛去日劳工发起了一次慰问活动。2002年底,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成立去日劳工民间索赔法律援助团,与全国律协和其他省市参与劳工民间索赔的律师一起,为去日劳工对日索赔提供法律援助。近三年来,德衡律师通过多种途径大量的搜集证据,到幸存去日劳工家中,为幸存劳工录音录像,保存证据,为索赔诉讼打基础做准备;参加全国律协组织的研讨会,为在日本法院正在审…  相似文献   
157.
成彪 《党建文汇》2006,(1):30-30
最近,江苏省东台市委作出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党组织“凝聚力工程”。此举的主要任务是:以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为着力点.进一步做好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和凝聚社会各方工作,最终实现“人心在基层得到凝聚,基础在基层得到巩固,维权在基层得到体现,发展在基层得到实现,稳定在基层得到保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8.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草案)》即将提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随着人们对专业化、人性化气象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发展气象事业需要更为完善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9.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近期,我专门就投入这一课题,对市直有关部门及大余、赣县、信丰、南康等四个县(市)进行了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企业等方式,对各地贯彻落实市委“一条主线、六个重点”的工作部署,加大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总的认识是,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作为欠发达地区,投入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60.
《中国监察》2010,(24):F0002-F0002
电子监察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了市、县两级电子监察和网上审批网络平台,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实现部门行政许可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集中行政许可审批职能的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部门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到位。整合各类网络资源,将电子政务、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经济社会服务、举报投诉、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多种服务纳入电子监察和网上审批系统,实现政务在网上公开、资金在网上运行、公共资源在网上交易、监督在网上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