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123篇
中国政治   185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41.
案情简介原告赵梦林起诉称:其美术作品《京剧脸谱》画册于1992年由朝华出版社出版,原告是该画册的著作权人。该画册收入了其独立创作的京剧脸谱272幅,这些作品在本领域有极高的权威性。北京永和大王公司在2001年8月31日至9月30日的“和家将·齐亮相”超值优惠券大行动中,未经原  相似文献   
142.
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茹生于1923年,70岁演出最后一场告别舞台,84岁病逝于上海,在歌台上再也见不到她的身影了。有人写过"世上已无梅兰芳",说的是不会再有像梅兰芳那样的艺术大师,我说的也是在京剧舞台上再也难见像李玉茹那样技艺卓绝、声容并茂、"青衣花衫刀马旦三门抱"、"梅程荀尚一身兼"的演员了。苦练基本功李玉茹家境贫寒,10岁时考进北京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立下像"买身契"一样的合同。中华戏校半新半旧,练基本功和富连成科班一样  相似文献   
143.
144.
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享誉中外,交游广泛,他与很多国际名人相互仰慕,关系密切,并且结下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段段佳话。  相似文献   
145.
可能你熟悉他们的唱腔,也熟悉他们的扮相,但你肯定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养生秘诀。 李慕良:活到老学到老 《海瑞罢官》、《赵氏孤儿》、《赤壁之战》、《沙家浜》……这些经典唱腔的设计均出自他之手;他是资深的京剧音乐作曲者,创作了《新东方赞》、《新八岔》等京剧胡琴(京胡)曲牌;他的操琴风格匠心独运,自成一家,世称“李派”。  相似文献   
146.
电影《梅兰芳》的上演,在全国掀起一阵梅兰芳热。梅逝世已近半个世纪,知名度仍然很高,说起梅兰芳无人不知。看过他在舞台上演出的人不多了,对他的艺术、人品、事迹了解的人就更少。今天的观众只能走进电影院,从银幕上欣赏和了解这位一代伶王、京剧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47.
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先生共有耀中、耀华和耀文三个儿子和一个小女儿侯珍。多少年来,侯宝林总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为子女树立榜样,不仅教给他们精湛的艺术,也教给了他们做人与处世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8.
田桂兰是山西省著名的晋剧表演艺术家,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传名三晋。在长达50年的晋剧舞台艺术生涯中,田桂兰塑造了众多特色鲜明的艺术形象:娇骄妩媚的升平公主(《打金枝》)、英姿飒爽的穆桂英(《杨门女将》)、端庄淑贤的尹碧莲(《富贵图》)、怒目神灵的敫桂英(《打神告庙》)、纯情至诚的崔秀英(《喜荣归》)以及威震敌胆的刘胡兰(《刘胡兰》)等,个个传神达意、活灵活现、生动感人。1987年田桂兰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晋剧“梅花第一枝”。生在晋剧票友班社林立的山西汾阳县冀村的田桂兰,9岁就成了冀…  相似文献   
149.
2002年元月11日晚,在天当中国大戏院举行的“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刘俊英喜收弟子杨丽萍暨专场演出”,吸引来千余位热爱河北梆子的观众,其中的许多人是慕刘俊英之大名而来的昔年追星族,他们渴望重睹曾经名震全国剧坛的这位“小百花”如今的风采。那天,自退休后不常登台表演的刘俊英,应台下观众请求,兴致勃勃地演唱了河北梆子名段《大登殿》,她使用的是比一般专业剧团高出一个调的D调,单从调门就显示出她宝刀未老艺术青春依旧,她那清脆甜美的歌喉、婉转动人的旋律,把人们的遐思引回到几十年前“小百花”的时代,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苟灌娘的舞台形象……  相似文献   
150.
我和邓沐玮是不同年级不同科的天体戏曲学校校友。1959年他考入戏校时,我已经提前毕业,分配到河北梆子剧院工作,所以,他在戏校求学时的细枝末节我并未得见。有关他的故事,是若干年后听沐玮对我亲口所讲,或从其他校友的嘴上得知。他演的戏,我看过不少,我所写的一些观后感,则是我凭个人的感受由衷而谈的一孔之见,未必能谈到点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