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162篇
中国政治   517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范美忠这个姓名好像已经被大众遗忘了,我也是很刻意地才想起范跑跑的真名实姓。从大众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范美忠这辈子很难改变自己的形象了。一旦大众的定势判断形成,以后大家一提  相似文献   
112.
救人——中国领导集体发出抗震救灾最强音 胡锦涛:“尽快抢救伤员,保证人民生命安全。”] 温家宝:“抢救人的生命,是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把他们抢救出来。”  相似文献   
113.
刘阳 《南风窗》2008,(12):64-65
策划人语开始是"他们",继之以"你们",最后是"我们"。这场地震,以整个中国为腹地。地震袭来,人们迅速以一种共在感,超越个体的考量,凸显了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之所以得以延续的理由。抗灾现场报道的记者们,在余震中逆灾民搬迁路线而行,走向震中以及其他受灾严重的地区,记录那些沉痛的损失和值得尊敬的努力;另一些记者,沿着散向中国的地震波,小心探察广大腹地如何因应这场灾难之变,尝试着深入另一种余震:经济、社会与人心。当人们终于会合,也就是本期特刊完成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世界,的确曾经感动过,曾经激奋过,而就在低眉与抬首的瞬间,变动被重新归置,熟悉的氛围弥漫开来,许多人选择关掉电视,拒绝如此迅速地在鲜花与掌声中被裹胁着消费这场灾难。他们,你们,我们,一切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沉潜。地震或许终能令人意识到,这世界,并不是由惯性来控制的。徘徊低空的民气,终将获得通道成为理性建构体制的力量。民心可恃,所有人的未来,将在一个民智发扬、民意飞扬的社会里获得"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4.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对于政府信息的及时公开和高度透明,坊间和舆论赞声如潮,并普遍视其为战胜灾难的重要原因。相较于以往遭遇灾难时的“掩掩遮遮”。汶川地震时的信息公开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为这一深刻变迁转折奠定制度基础的,正是震灾两周前、即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相似文献   
115.
党员心声     
《军队党的生活》2008,(11):88-88
一言一行不忘党员形象,一举一动常思官兵冷暖。——65456部队政治处李伟党员做人要堂堂正正,党员做事要兢兢业业。——65571部队刘文鹏党员要奉献多一点,埋怨少一点;付出多一点,索求少一点;吃苦多一点,享乐少一点;为人民服务多一点,为个人考虑少一点。——65579部队卜志强  相似文献   
116.
张健 《新长征》2008,(7):62-6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顷刻间夺去数以万计的生命,数百万人受伤,数万人失踪,无数的房屋倒塌…… 地震无情,人有情。在抗震抢险中出现了无数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涌现出无数个感天动地的英雄。灾难降临的那一刻,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相似文献   
117.
这是一场空前的灾难。在汶川、北川,什邡、绵竹……数以万计的房屋瞬间倒塌,数以万计的生命瞬间离去……这是一场空前的救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国人民,所有人的目光急切地投向了受灾地区。官兵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与灾害抗争,用大灾难激发出的大无畏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本刊特派记者奔赴一线,见证和记录了广大官兵决战废墟,争分夺秒拯救人民生命财产的英雄壮举、人间大爱。  相似文献   
118.
硫酸盐扩散程度测定法是判别蓝黑墨水字迹书写时间的重要方法.但在对人为老化后蓝黑墨水书写时间的判别还是个陌生的领域.本课题以蓝黑墨水字迹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为紫外线光照老化方法,测定人为老化后蓝黑墨水硫酸盐扩散程度平衡点,并与自然老化的同种墨水硫酸盐扩散程度平衡点相比较,寻求其变化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1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了谭索先生的大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以下简称<毁灭>),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隔不到3年,该出版社又推出了谭索的新作<叶利钦的西化改革与俄罗斯的社会灾难>(以下简称<灾难>).两本书,对苏联解体前后两个重要历史人物--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可以称之为姊妹篇.本文拟将两本书放在一起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120.
当我们突然遭遇重大灾难,如在山西襄汾的溃坝事故、山西娄烦的垮塌事故和深圳龙岗的重大火灾事故当中,那么多无辜而脆弱的生命被死神瞬间夺走,我们的内心是多么恐惧.一个普通人该如何处理那些远远超出自己能力边界的极端情境?无论我们是惶然无助的当事人,还是手足无措的旁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