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声音     
《廉政瞭望》2005,(11):27-28
政策休眠折射行政不作为司法部研究室副研究员刘武俊在《民主与法制时报》撰文提出,某些早已不合时宜、近乎荒诞的政策,居然到如今还管用。诸如探亲假制度、机关差旅费报销标准等等,这些典型的休眠状态的公共政策,归根到底暴露了政府部门在公共政策领域的行政不作为。现行的探亲制度依据是国务院于1981年3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公布职工探亲待遇规定的通知》,24年来该规定一直  相似文献   
2.
刘永新 《青年论坛》2002,(4):125-126
高校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机关、企业和其它单位有不同之处 ,高校的干部人事档案大都由人事部门管理 ,既没有二级管档单位 ,也没有业务指导任务。高校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目标管理活动 ,搞好档案管理 ,这对于高校的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事代理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方式,是在国家人事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在尊重单位用人自主权、尊重人才择业权的前提下,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受单位或个人委托,进行社会人事管理服务业务的人事管理办法。人事代理制度自1995年12月国家人事部明确提出要建立和推行以来,正以强劲的生命力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研究它的产生、发展,对推行人事代理制度,促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各类企、事业单位成为独立的用人主体,逐步把原来由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责从本单位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4.
《党建文汇》2000,(6):16-17
中铁十五局组织部魏文明来信说:党员入党材料作为党员的主要人事档案,是证明党员身份的重要资料。多年来,党员入党材料随本人人事档案保存已成为传统习惯。党员在调动工作时,因人事档案通常由劳动、人事部门保管或直接递转,转入一方的党委组织部门不能及时了解该党员的详细情况,党员材料是否完备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要通过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与时俱进,强化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加快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其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6.
人才流动背景下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人才流动加快。据权威调查机构对国内30多个行业、近600家企业的薪酬福利调查显示,人才的高流动率,给新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改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建立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浙江人事》2007,(11):24-25
2004年~2006年,玉环县有近8500名毕业生从各大院校以及中等专科学校毕业。其中人事档案回玉环的毕业生数只有3036人,占全部毕业生数的35.4%。已就业的有815人,其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有252人,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有51人,在非公企业就业的有481人,自主创业的有31人;未就业的毕业生数有178人。其中,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3.13%,2005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8.96%,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5.14%。  相似文献   
8.
陈潭 《理论探讨》2007,(5):143-148
公共政策变迁是人类社会基本的正式制度变迁模式,是围绕集体行动而开展的自发的或通过人为安排的秩序演进过程.公共政策创新是公共政策变迁的必然阶段,是人类走向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的有效制度安排.作为一项政策工具,人事档案制度一直以来强化着中国的身份管理和单位管理,对于中国的人事管理和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人事档案制度突出的应该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功能,而不是身份限制和单位控制的功能.因此,人事档案制度的变革不可避免.在可预见的诱致性政策创新当中,交易费用理论、公共服务理论、普遍信任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将为制度变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伟  邬江 《法治与社会》2003,(10):40-41
2003年初,一起奇特的人事档案纠纷案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终审判决.法院审理认为,四川联合大学在读经济学博士生郑小平,状告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非法扣押档案,不属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并以此为由驳回了郑小平的诉讼.状告扣押人事档案"侵权"的诉讼请求,却找不到支撑的法律依据.2003年7月下旬,郑小平只得通过市人事局,向法院申请行政处罚强制执行,要回自己的档案.那么,他最终能如愿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转型的时代,公共政策的变革必须从转轨语境和中国国情出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领域的扩大和市民社会的形成,当下人事档案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转型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政策时滞引发的制度博弈不可避免。“弃档死档”、“人档脱节”、“人质档案”、“档案克隆”、“注水档案”现象的存在以及各种档案官司的出现,有力地昭示着“人事档案制度的黄昏”已经到来。“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不要”的“体制阑尾”和“制度鸡肋”正在拷问着这项公共人事制度的未来。从“单位人”向“社会人”嬗变的过程中,人事档案制度成为除户籍制度外的又一个“人才壁垒”。公共政策的时代张力和信任赤字表明,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定沿着契约化、电子化、社会化、法制化的轨道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