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305篇
中国共产党   342篇
中国政治   566篇
政治理论   215篇
综合类   32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常,人们是依据其对生活阅历背景建构下的人性的把握,来对自身行为的合法性做出判断的.但是,当个人秉持的价值取向与国家法确定的价值选择发生冲突的时候,参与法律生活的普通公民(更确切的说是法律主体)就容易因为遭遇人性不能解释的无知,而在盲目中受挫.对此能否在制度设计上给予救济呢?本文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2.
今人所言“与时俱进” ,在古代《易传》一书中叫“与时偕行” ,如 :“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彖传·损卦》)“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彖传·益卦》)“‘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文言·乾卦》)《庄子》书中的《则阳》篇也有“与世偕行而不替 (废 )”的说法。后世不少思想家均有所发挥 ,如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其《周易内传》一书中说 :“既损既益而时因以变迁 ,则损益行而时因以偕行也。” (卷三 )古之“偕行” ,即今之“俱进”之意。欲了解古代之“与时俱进”观 ,须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 ,趋时…  相似文献   
23.
国内外法律实践无可辩驳地证实,任何国家的制定法只有通彻人性,饱含人文关怀,才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调整功能。毫不夸张地说,法律的人性化构成了法律的价值基础。而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亲亲相隐"制度恰恰抓住了人所具有的悲悯之情。自古至今,它所展现的人性魅力,使法律理性和天然人性实现了有机统一。我们之所以今天依然要推崇"亲亲相隐"制度,就是因为它将为修正我国刑事法律的人性匮乏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24.
近一段时间来,关于公务员的改革动作不断,诸如在岗公务员双项选择、公务用车改革、高薪请退补偿机制等改革措施成为媒体的焦点,使得公务员改革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热衷干公共话题,固然是民主意识觉醒的标志。然而,参与公共决策的热情却并不必然能转化为民主决策本身。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正在或将要进行的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完全由政府主导,社会公众在改革中更多地只是看客身份。  相似文献   
25.
刘淑娜 《新长征》2007,(6):42-43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体现时代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如何与时俱进抓党建,如何以人为本抓党建,是新形势、新任务赋予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挑战。在探索和建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过程中,从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能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党性与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公共精神的价值与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张个人权利、自我利益意识觉醒,由此,"个人"日益地鲜明起来,而"公共"却在逐渐地黯淡."公共"在人的头脑中似乎模糊不清,模棱两可,诸如公共物品、公共利益、公共精神也似乎太理想化或者太浪漫,因此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然而,过于看重私人地位和私人生活,必会有脱离公共生活的危险;过分主张个人权利所导致的结果便是丧失了公共责任感,如此,何来信念和能力来提供人类所需的公共服务、促进基层经济发展、消除疾病、缓解贫困、遏制环境退化,达到全人类的幸福这一最高的善呢?由此可见,关注公共精神价值与功能,探索公共精神培育途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郭店楚简“以教治民”的思想,是儒家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教治民”思想的提出顺应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解决民从民信为其政治目的。本文试从“以教治民”思想的背景意义,人性、人道与教化的关系,教化的方式,教化与求己等方面加以分析,指出其历史性价值。  相似文献   
28.
关于企业家"文化人"人性假设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以往的管理理论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管理理论主要是关于被管理者的理论,忽视对管理者的应有关注;二是人性假设仅仅是必要的前提,忽视人性在实践过程中的改造和自我超越。文章从多重视角,提出和初步阐述了企业家“文化人”人性假设理论的依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29.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中华民族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抗敌,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凝聚力的壮丽诗篇。就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而言,一方面,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劫难,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大大的延误;另一方面,日本的野蛮入侵,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全面抵抗,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民族凝聚力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最彻底、最充分的体现。不仅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实际进程,而且激励着中华民族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取得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  相似文献   
30.
认识权力--社会科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水林 《理论月刊》2002,(12):44-45
对权力的研究由来已久,它是一个多面相的概念。本文从人性、合法性、交换、结构等社会科学的重要概念出发,推演出权力与之的内在逻辑关联,发掘出权力多面相外衣下的本质性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