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305篇
中国共产党   342篇
中国政治   569篇
政治理论   215篇
综合类   32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人性的至美,是从心底流露出来的善良与关爱。  相似文献   
972.
《论语》作为儒家"复周礼"的正名之作,构架出日常生活中规范的人伦礼制,但也在尊重个人情感的同时,透显了人性中个体的独立与人格的尊严。可以说,不管是在古朝,还是在今日的纷繁社会,《论语》都会因其蕴涵浓厚情理的人性哲学而留存久远。  相似文献   
973.
彭新林 《政法学刊》2008,25(3):12-17
经济犯罪中死刑的存置尚有一定的生命空间,但更不应忽视的是其生命空间的萎缩性与内部的不和谐性。死刑在经济犯罪中的存置经历了一个由广泛扩展再到适当限制的嬗变过程。其存置在价值层面尚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孕育了不合理性的基因;传统刑法文化对实定刑法产生了根深蒂目的影响,重刑、泛刑、死刑以及宗法文化的发达与现代社会的法治刑法文化观念,发生着剧烈的碰撞与冲突。而传统文化的惯性对一国的经济犯罪中死刑的存废始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无论是中国社会偏重伦理学角度的“性善”与“性恶”的人性之争,还是西方社会偏重法哲学角度的“理性”与“经验”的人性之争.都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经济犯罪中不论是主张存置死刑抑或还是废除死刑,均有支撑其存在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97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30年巨变.归根结底是解放思想的结果.30年的光辉历程.可以说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是一场新的文化启蒙.特别是文化深层意识的觉醒成为推动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975.
张爱玲的<金锁记>塑造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曹七巧,这是一个精神变态以致人性泯灭的形象,探究曹七巧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族中被摧残、扭曲终至人性沦丧的心路历程,对于更深入地认识这部作品,进而加深对于张爱玲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76.
(一)“性善”论与中国的人治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历史中,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性善”思想就已作为社会主流思想,成为为专制政治辩护最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77.
周晓韡 《传承》2008,(10):90-91
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这也是后人对荀子批评最多的地方,到底荀子的人之性乃恶,其真实含义是什么,他的论断有何合理之处。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又有何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相似文献   
97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文明正经历着由近代工业文明向现代后工业文明的转换,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社会历史地经历着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全面的社会转型,人的发展尤其是个体人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本化和科学化的制度建设既是解决制度合法性和制度合人性的关键.也是我国个体主体现代构建的基本保障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伟大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近30年的生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难地但是成功地实现认识上和实践上新的伟大觉醒的结果;是坚持创造性与连贯性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深化认识和把握规律,不断推进思想、理论、制度等各方面创新的结果。新时期近30年党的伟大觉醒和创造历程的最精辟总结,是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0.
现代西方的宽容意识是以其具有悲剧意识、平等精神、理性批判精神、凸现人的自由意志的动态的人性观为基础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观是喜剧意识、等级主义、泛道德主义、忽略人的意志自由的善恶二元对立的静态的人性观,这是中国缺少宽容意识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中西方人性观刚好形成差异对立优势互补的格局,中国需要积极主动借鉴吸取西方人性观中的优秀思想,扬弃变革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观,构建新型的、先进的、科学的、符合人性的、系统的人性观,为中国的宽容意识的培育奠定人性观基础。而中国的整体性、乐观性的人性观对西方的人性观也是很好的补充和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