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101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朱虹 《求贤》2007,(8):34-35
人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存在的生命之源。当前,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流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人才流动在给企业带来各种好处的同时,也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无锡市人事部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服务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63.
中国即将加入WTO,若要认清“论伯仲、比高低、共经纬”的市场格局,我认为不失时机地把科技发展战略与知识经济内在要求对接起来很重要,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从本质上讲,充分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新型经济,体现了在知识化的社会中尊重知识价值,崇尚创新能力的人才经济。  相似文献   
64.
包安 《人事管理》2001,(8):30-30
澳大利亚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联邦制,全国有6个州,国土768万平方公里,面积是我国的五分之四,居民17766万人,相当于我国人口一年的增长量。人们多在沿海岸线50公里的范围内居住,在1%的土地上生活着90%的人口。70年代以后,以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的国民经济受移民带来的多元化经济模式影响,  相似文献   
65.
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弱势高校普遍面临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如何有效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人才,构建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是弱势高校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本文通过对弱势高校的人才状况、人才流动的全面分析,提出了完善弱势高校人才流动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6.
翟天山 《政策》2012,(4):41-43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明确要求湖北"要加快建成人才资源强省"。国家和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  相似文献   
67.
市场经济中,人才是制胜的关键,因此发展和完善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所以本文从人才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出发,研究分析我国刑法体系中商业秘密保护的现状以及完善,从而促进我国人才流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8.
张阳 《法制与经济》2009,(12):118-120
合理人才流动是有效配置人才资源,提高人才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效分析人才不合理流动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人才流动的内在动因,提出解决的方案与对策,对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完善人才流动管理,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解决当前我国人才资源匮乏与人才资源浪费并存"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9.
70.
张廷栓 《工会论坛》2010,16(5):83-8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问的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必然趋势。伴随着人才的流动,产生了大量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国家势必要通过法律手段禁止竞业行为,以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鉴于我国法律对竞业禁止问题规定的还不够明确、具体,对竞业禁止问题的认定和处理还缺少统一的标准,本文从竞业禁止义务的来源、竞业禁止义务的主体、竞业禁止义务行为等三个方面,对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达到正确合理地解决此类纠纷、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竞争优势、合理保障企业员工劳动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