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5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2篇
法律   1298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211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近年来.市委政法委在推进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建设过程中。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基层大调解工作新格局。较好地实现了化解民忧、汇聚民意、舒缓民怨、凝聚民心的工作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2.
《人民调解》2012,(9):2-F0002
闰双贵:情系人民调解守护社区和谐;张云付: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黄礼新:奉献在岗位服务在基层  相似文献   
163.
164.
《人民调解》2013,(2):1
郭翠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郭翠平,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东村调委会主任,一个十多年来一直工作在人民调解一线的普通人民调解员,期间经历了许多磕磕拌拌,有苦也有乐,有酸也有甜.但让她心慰的是一起起纠纷被化解,一个个问题被解决。村民赵某和妻子李某经常争吵,从斗嘴升级到动手,打得不可开交,最后竟闹着要离婚.妻子抱着孩子回了娘家。郭翠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骑上摩托车去李某的娘家劝解。刚到李家说明来意,李某的母亲便将她推出门外,还说了一些不三不四的话。郭翠平冒着严寒在外面站了近两个小时,最终感动了李某的母亲。经过反复做夫妻二人的工作,双方达成协  相似文献   
165.
在我国,人民调解是诉讼外最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其存在与发展不仅弥补了诉讼在解决某些纠纷类型上的局限,更与公力救济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替代互补的多元态势。通过对社区调解实际运作状态的考察,特别是其现存问题的分析,对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6.
傅军 《中国司法》2012,(10):102-103
湖南省湘潭市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筑牢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基础上,注重组织法律服务队伍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发挥法律宣传、释法明理、息纷止争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67.
人民调解工作中。山西省运城市司法局扎扎实实搞“三建”活动。为及时有效地排查预防矛盾纠纷的激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8.
人民调解工作是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渠道。最近.津南区人大常委会内司委和区司法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69.
社会转型、法制化与法院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法化程度不足,依法审判并不尽如人意。由于社会革命和政权建设破坏了传统的地方自治共同体,经济体制改革又瓦解了单位制,使得依赖于共同体和社会性制裁的民间调解难以恢复历史辉煌。经过几十年法制化的浸染,司法权威获得了社会的基本确认。调解与司法两个元素发生耦合,是法院调解在持续萎靡之后又在新世纪复兴的根本原因。但由于司法政策与程序制度之间出现断裂,法院强调调解出现了自我消解的危险趋势。只有继续加强审判制度建设,理清审判与调解的相互关系,并确定二者各自应有的相位,方是利用调解化解纠纷、满足转型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向法治迈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0.
人民调解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模式,即大调解模式和职业化模式。大调解模式的特点是:以司法所或依托司法所建立的调解中心作为协调枢纽,以行政为主导,统筹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形成有效的矛盾纠纷分解和共担机制。职业化模式的特点是设立专职的人民调解员,政府在财力、物力方面予以保障,从而提高了调解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