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256篇
中国政治   314篇
政治理论   89篇
综合类   8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生与演进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同向同行、共生并重。从历史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生态文明的出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要求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要求。在宏观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内部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多维度构成均内含着生态文明意蕴:共同富裕与生态发展相互耦合形成了物质文明新形态;以人为本与生态发展相互关联创生了政治文明新形态;科学理论与传统文化相互衔接凸显着精神文明新形态;社会治理与生态发展相互协调昭示着社会文明新形态。与此同时,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摒弃“资本生态逻辑”的发展样态、超越“生态帝国主义”的价值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未来取向,具有宏阔的全球视野与发展旨趣。  相似文献   
752.
王哲 《理论导刊》2023,(11):12-18
形态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桥梁与中介,对一种文明形态的认识需遵循形态自身的逻辑和秩序。语义构词、系统结构、发展演进是解读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维度。构词形态从形式角度阐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的用语逻辑;结构形态和发展形态从内容角度分别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系统样貌和历史规律。人类文明新形态通过全面、协调、开放的理念设计与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呈现出“一核两翼”的结构特征。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对人类文明发展格局与方向产生积极影响,其现实性存在具有强烈的历史必然性与历史正当性。  相似文献   
753.
吴美川 《理论导刊》2023,(3):4-10+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方法为考察和解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启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质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统摄内涵总体性、动力总体性、过程总体性和特征总体性。以总体性方法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有赖于深化经济文明发展,夯实物质基础;深化政治文明发展,筑牢制度根基;深化精神文明发展,涵养精神动力;深化社会文明发展,稳固现实根柢;深化生态文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5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人类文明形态转变的新文明观,是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转向的总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思想根基,以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为文化底蕴,以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为实践基础而形成的有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蕴丰富,主要包括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球共赢观,具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双重时代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新飞跃、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新转化,同时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指南,为破解全球生态难题提供新智慧。  相似文献   
755.
吴凯 《探索》2022,(4):13-26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将中国道路、中国治理、中国价值内嵌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文明形态的创造过程,并以文明形态的适应问题、实现问题、发展问题为切入点,深刻回答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何处。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社会主义”的文明性、展现“现代化”的中国优势、凸显中国“文明”的主体性,具有丰富且深刻的内涵特质。以理念观照为立足点,中国道路的文明逻辑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密码,中国治理的文明场景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格局,中国价值的文明内核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选择。从表达路径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叙事来看,需要用世界图景映现中国故事以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叙事的理论蕴含,用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故事以增进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叙事的国际认同,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以提升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叙事的作品质量。在讲好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文明故事的同时,为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选择,谱写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和谐篇章。  相似文献   
756.
王巍李永 《唯实》2022,(8):21-2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757.
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鲜明的人类文明属性。倡导并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助于超越民族国家局限,立足文明范式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通过寻求和倡导不同文明之间价值的最大公约数,重塑多文明世界的价值体系,为人类文明新秩序的构建指明方向,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开辟新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价值之魂。只要国际社会携手弘扬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就会向着不同文明和谐共进的方向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758.
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走向国富民强的科学抉择。基于世界现代化的实践史,可分别从时间、价值和实践三重维度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并澄清它与工业化、西方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始终秉承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展开了对资本现代化的历史性分析和实质性批判,并极富远见地勾勒了未来现代化的情形。马克思的现代化设想在中国得以落实,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结合具体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引领中国人民迈入现代化行列的成功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应对世事变化过程中的睿智之举。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在朝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上,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并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集中力量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开辟新境界。  相似文献   
759.
齐卫平 《前线》2023,(3):25-28
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极大丰富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出了中华民族拥有强大能力的历史证明。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形成的系统性理论,标志着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了重大成果,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史和认识史上的先进性,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承载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夙愿。  相似文献   
760.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10年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势如潮涌,有关“一带一路”的理论研讨、政策评估、具体实践以及未来规划,发展中国家踊跃参与,国际社会热议不绝,中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与日俱增。“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提供给当代世界的一大公共产品,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成为引导国际关系与国际秩序良性发展、推动世界各国加速互联互通、促进人类文明互学互鉴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动力泉源。在人类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转换与分化动荡相互交织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促进人类文明互鉴,成就有目共睹,经验举世公认。“一带一路”既是联动发展的中国策,也是时代进步的新潮流;既是国际合作的新范式,也是文明互鉴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