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248篇
中国政治   311篇
政治理论   88篇
综合类   7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71.
郝亚娟 《群众》2022,(5):47-4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揭示了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2.
刘勇 《探索》2023,(4):41-52
现代化是一场社会革命,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通过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资产阶级发动的社会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但仍处于“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开启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新纪元,但之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是一场未竟的社会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经过三个历史时期的探索和开拓,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将社会革命推向新的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进行这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需要不断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主体逻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从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7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下简称第四卷),生动记录和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领导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第四卷围绕“三大时代课题”,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体现了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774.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话语建构过程是对马克思人类文明理论的根本遵循,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指向的科学认识,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明的自信彰显。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话语建构,需要强化主体协同,完善体系建设以及丰富结构样态。  相似文献   
775.
李建国 《人民论坛》2023,(11):104-106
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和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的超越,也是对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西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代化老路,也不走西方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引领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76.
李双套 《群众》2023,(5):24-25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重要表述,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内涵的认识,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77.
“文化自信自强”,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立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就新征程上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中国文化自强的底气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来自塑造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来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比较优势。中国文化自强,是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文化主体面向文化客体改造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进取性状态,具有主体性、连续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外来文化中有益成分,不断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文化自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78.
柴尚金 《前线》2023,(10):13-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互相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贯通,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凸显人类文明形态新特质。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多样性特征和一般规律,创新了全球现代化理论,蕴含着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内在价值,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文明成就深刻改写世界现代化历史,谱写人类文明形态发展新篇章,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指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77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实践中成功探索出的现代化新道路,既有人类现代化的基本共性,也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个性。中国式现代化所彰显出的基本特征,既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向往和追求,也将给世界的和平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繁荣作出独特的贡献。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给世界提供超大规模市场,中国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带动各国共同发展进步,中国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将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推动世界绿色低碳转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780.
全球文明倡议在中国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文明价值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持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互鉴、包容,既注重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也关注不同文明基于自身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作为文明友好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不同文明间友好相对与和平共处,为全球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与价值遵循。作为文明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蕴含创新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享发展等众多文明发展新理念。总的来说,全球文明倡议表达了不同文明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人类文明的整体高度与根本利益出发对不同文明提出了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