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46篇
中国共产党   112篇
中国政治   165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喻中 《探索》2003,(6):81-84
哲学史上先后出现过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哲学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哲学思考都有一个中心问题,都是对某种"提问"的回答.与此相对应,法学史上也出现过提问方式的两次转向,对三种提问的回答分别形成了本体论法学、实证论法学与解释学法学.从本体论法学到实证论法学,是法学提问方式的第一次转向,当代法学,正处于本体论法学、实证论法学向解释学法学转向的过程中,是法学提问方式的第二次转向.解释学法学,已经构成了当代法学特别是法哲学研究的前沿景观.  相似文献   
32.
关于刑法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学界存在从属性说、独立性说以及二重性说的争论,但这些学说几乎都是建立在传统方法论诠释学理念的基础之上,而本体论诠释学的兴起则为重新审视刑法司法解释的性质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本体论诠释学的视角看,刑法司法解释实际上就是刑法规范本身在时间中的存在方式,因此,其应当遵循刑法从旧兼从轻的时间效力规则。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比王弼与郭象在本体论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的异同来比较研究二人的自然观。王弼哲学上的核心思想"以无为本"是立足于本体论而建立的。而郭象则对本体论进行了消解,认为自然而然才是万物的本质。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上,王弼主张自然的即是合理的,名教本于自然。而郭象则主张合理的即是自然的,名教出于自然。着重论证了"合理即自然"到"自然即合理"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4.
"这张卡上有我的手机号码,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及时联系我,你还可以对我的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有什么好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告诉我,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地为你服务了。"5月10日晚,石河子天筑集团公司工会主席王仁学来到帮扶对象葛凡源的家里,亲自将一本写有"工会干部服务职工联系卡"交到了葛凡源的手里。葛凡源,1992年在二建公司从事装潢、库管等工作,2003年,33岁的他因股骨头坏死卧床不起,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天筑集团工会把他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并与工会主席王仁学结成了帮扶对子,9  相似文献   
35.
唐晓睿 《求索》2012,(6):199-201
通过将巴赞与爱森斯坦关于蒙太奇理论的不同观点分别阐释后,从中寻找到他们之间的不同,是在于对电影本质、本源的不同理解。从这一不同理解中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根源上来说是不同派别的哲学观、世界观对两位大师的不同影响。这种影响是深刻的但又往往不被学者见微知著,从而使得对蒙太奇的研究拘泥于片面细节的龃龉之上。由此可见,并非是蒙太奇变化多端,而是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以有太多种角度,爱森斯坦与巴赞在各自的角度上做到了尽善尽美,但也正是由于他们过分的专一于一个哲学视点,而造成了眼界上受到局限,但这种限制不可不免。  相似文献   
36.
在冯契那里,人的本质的发展内在地包含四个方面: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的转化:本然界向事实界、可能界、价值界之间的转化;真、善、美的统一和发展;自由的发展和实现.它们共同体现了基于实践的本体论、认识论的统一基础上的本质和存在辩证的综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37.
马骏 《学理论》2009,(11):23-24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他十分关注本体论。为了分析萨特哲学的基础及出发点,必须了解他的哲学本体论。本文从“出发点”和“存在观”两个方面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8.
在探讨“普世性价值观”是否可能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了儒学的根本精神、基本特性、核心价值观念及其普世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代儒学新形态——民主仁学的新思维。作者认为,儒学的根本精神是道德人文主义精神,具有道德主体性、人文性、整体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性。其核心价值观念是仁爱、和谐、诚信、中庸四大范畴。民主仁学的基本思想模式是“以民主仁爱为体,以科技法制为用”,是以多元和谐文化观为指导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39.
"重要瞬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一个有关意识流小说的文学概念.伍尔夫通过对意识瞬间的捕捉,反映了存在作为现象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重要瞬间还展现了存在的更高形式,诸如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等.这些都为小说人物最终到达天人合一的澄明之境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40.
蒋楼 《学理论》2010,(1):69-71
合理思维方式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关键。马克思人道主义研究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两极对立、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亦即传统哲学本体论思维方式。由于其存在巨大的思维局限和不合理之处,于是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既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精神蕴意,更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实质。实践观点及其思维方式的确立,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因而,实践观点思维方式即是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合理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