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46篇
中国共产党   112篇
中国政治   165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政治理论的产生 ,虽然是晚近的事情 ,但它却是东西方思想文化共同浸润、滋养的结果。生态政治意识 ,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已有萌生。儒学思想中的“中和”与“仁学”传统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与“任自然”精神 ,墨家思想中的“兼爱”意旨 ,都内蕴着丰富的生态政治思想意识 ,需要我们去发掘与认识  相似文献   
52.
艺术媒介不但改变了艺术生产力,也改变了艺术生产关系,从而根本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艺术生产方式。艺术媒介分为口头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相应的,人类艺术的生产方式也可分为口头媒介生产方式、印刷媒介生产方式、电子媒介生产方式。"媒介工具论"对艺术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而"媒介本体论"对艺术前景则持悲观的态度,本文在马克思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不平衡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艺术发展的"适应论"。  相似文献   
53.
从听者在欣赏音乐时寻找具象之物的倾向这一误区入手,引出艺术理论中的形式美学观,以及形式美学对于音乐为代表的艺术本质的理解的若干误区,结合西贝柳斯音乐作品《芬兰颂》的故事自然地引出了艺术的本质问题,并提供了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关于语言和艺术的本体论思想。从而对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作品的理解问题提供了一种哲学解释学思考的维度。  相似文献   
54.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在这场大灾难中中国人所表现的"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的高尚精神.其实是在新时代以新理念弘扬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精神.仁爱,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基本价值观.同时,以仁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和人生价值理想,构成了生生不息的仁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在,亦是人之所贵,此乃汶川大地震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55.
范畴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整个哲学史就是一部哲学范畴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在继承古希腊哲学中关于范畴的丰富思想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明确提出范畴概念并建构了第一个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范畴体系。在亚氏看来,范畴既是谓词的类,又是存在的种,兼具逻辑学与本体论双重意义,这正是其范畴理论的双重逻辑。亚氏范畴体系的划分依据两大标准,即"是否述说一个主体"的逻辑学标准与"是否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的本体论标准。亚氏范畴理论具有三大特点,即范畴的不平衡性与异质性并存,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双向互动,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亚氏的范畴理论对以后整个西方哲学范畴学说的发展,特别是康德和黑格尔范畴理论的提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启发性影响。  相似文献   
56.
如何思考和论证人类普遍的价值标准?这是当今普遍伦理论争的焦点之一。本通过辩析的三种论证人类普遍价值标准的典型方案。试图对此问题作一探进。本认为,传统本体论思考和论证人类普遍价值标准的方案是以承诺代替论证,它隐含 唯我论和虚无主义的困境。现代科学范式下对人类普遍价值标准的论证则隐藏着深刻的人性危机,这两种论证方式的共同之处是:以某种最高的或最终的实在为出发点,预制某种最高的或最终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7.
58.
罪刑法定与刑事政策有着不同的目标导向,但二者不应是分离的。对罪刑法定中"罪"的理解必须纳入政策性的考量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灵活性需求。构成要件作为罪刑法定的最重要体现,其也从最初的以人权保障功能为核心走向了同时兼顾需罚性的政策性功能。李斯特提出的构成要件是纯客观的,威尔泽尔的构成要件融入价值性判断但未完全解决二者的冲突问题、罗克辛和雅各布斯都实现了对"李斯特鸿沟"的跨越,但实现路径截然不同。雅各布斯完全机能化的构成要件理论存在消解构成要件的人权保障机能的危险,因而不值得借鉴。构成要件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仍是实现人权保障。对于仍处在摸索构建教义学体系的我国来说,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9.
俞黎文 《学理论》2010,(26):125-126
信息构建的概念提出后,如何使信息便于理解和便于应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从信息片断的组织与本体论服务工具的应用方面阐述了信息构建在竞争情报服务及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
葛兰西反思并批判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居于"正统"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趋向,一种是"正统"唯物主义趋向,另一种是或明或暗地与若干唯心主义思潮相融汇的趋向,认为这两种趋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修正和歪曲.葛兰西倡导"实践哲学",力图通过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和超越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社会历史实践的本体论革命,纠偏"正统"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歪曲,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真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