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学理论》2020,(7)
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集中阐释了他的心学思想。从其理论渊源来看,是对儒、释、道、墨、耶以及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念的比附。从其思想内容来看,涉及心的本源性、创生性等问题。探讨谭嗣同的心学思想对于我们深入把握谭嗣同哲学思想的特点,了解中国近代心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2.
文章试图重新探讨孔子及其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学的现代价值 ,让孔子及其儒学在新世纪再放光彩  相似文献   
43.
以“仁”为主干的儒家思想传袭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历经风雨而不衰退,饱受干渴而不枯萎,更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不可摧。笔者欲就其影响力的深刻内涵予以阐述,以探索构建当代和谐稳定社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4.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社会著名思想家。他的《大同书》是中国近代史、中国哲学史上少有的新奇作品。在这一本书中,康有为将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归结于儒家经典道德"仁"。并对"仁"赋予了"博爱"、"平等"、"大同"等新鲜的血液。当然,他的仁学思想也有摆脱不了的道德局限性。  相似文献   
45.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进而推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仁学体系、中庸思想和礼乐文化等观念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一百年来各种不同类型的儒学研究均认同<论语>的思想,因此<论语>宜于成为今日儒学各派求同存异的基础.为了强调<论语>的基本性和普适性,有必要首先区分由儒学(四书五经和宋明理学)与仁学(孔孟原始思想)所分别代表的两个不同"学科对象".仁学对象和儒学对象的区隔,或仁学从儒学中的分离,还可有助于孔子伦理学思想和现代社会-学术-思想的实际"接轨",以使作为纯伦理学思想的仁学得以有效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学术思想理论交流.仁学除了作为孔孟学之原始对象外,经合理的现代化解释后,还可以作为人类普适的现世伦理理想模型而推广于世界.儒学是一种特殊的民族历史经验,仁学则内涵着一种普遍的人性经验.  相似文献   
47.
从王艮的“大成仁学”到颜钧的“大成仁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作者对泰州学派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主要研究颜钧对王艮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认为颜钧之“大成仁道”在王艮的“大成仁学”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立体自由、儒学(实为心学)的平民化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48.
孔子的"仁学"与现代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育平 《桂海论丛》2001,17(2):34-36
孔子儒学的核心是其"仁学"管理思想,它包括"为政以德"、"选贤任能"等六个方面的管理原则.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内在机制和外在需要两大方面.它不仅深深地影响和促进了中国伦理管理和道德文化的发展,而且对现代管理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9.
儒家仁学是一种人生哲学,以个体和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理想。它即是一种伦理精神,又表达了一种审美趣味。儒家仁学不仅要在道德生活中寻求普遍的和谐,而且坚持从这种和谐中去寻找美,认为审美和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从精神上有力地促进这种统一的实现,进入审美境界、实现艺术人生就成为其人生哲学的目标与归宿。儒学仁学的道德审美理想不仅对于人的完善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为当代人树立合理的发展观、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若干方面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50.
仁学》和仁学思想对于谭嗣同的哲学至关重要,奠定了谭嗣同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对于写作《仁学》的初衷和仁学的宗旨,他明确声称是为了"以心挽劫"。谭嗣同标榜"以心挽劫"的著作之所以命名为《仁学》而不是命名为"心学",是因为他寄予厚望的心不是所有的"心",而是既与机心截然对立又能化解机心的慈悲之心,而慈悲之心就是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