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658篇
中国共产党   681篇
中国政治   904篇
政治理论   267篇
综合类   50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乡政村治,一个耳熟能详的范畴,如何实现该范畴的“最惊人的变故”(恩格斯语)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维度厘析乡政村治并取得丰硕成果,在运用范式分析方面更是成果喜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对一种新范式进行剖析,构建国家、基层政权、基层社会三者博弈过程的模型,通过分析试图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王耀辉 《政策》2002,(3):14-15
江城二月,春意盎然。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集聚武汉,围绕发展主题,说实话,道实情,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33.
深入摸底查问题 2005年5月,连江县人大常委会决定通过上下联动的方式,组织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对全县公安(边防)派出所2003年以来的打击犯罪及维护社会治安和建设“平安连江”工作情况、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情况、从严治警和廉政建设情况、为民服务和工作作风情况等方面进行评议。  相似文献   
34.
从严治军的前提是依法治军,核心是从严执纪。执纪不严、违纪不究必然导致军规军纪失去“铁律”震慑力,从而影响治军水平和建军质量。贯彻胡主席“把从严治军落到实处”的指示要求,必须首先抓好从严执纪的落实,确保从严治军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5.
治理理论是当今世界上颇具代表性的新型国家——社会关系架构和公共事务管理模式,也是认识刑事政策体系中民间社会与官方(国家)在犯罪抗制场域界分时的重要分析工具。运用这一工具可以看出,民间社会与官方(国家)在刑事政策体系中存在着专治与共治领域的治理分工。其中,专治领域是国家保有的专属犯罪抗制场域,共治领域则是官方(国家)与民间社会合作抗制犯罪的开放空间。同时,在共治领域中,官方(国家)与民间社会应形成协同支持、国家主导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36.
儒家内部的对立,可以借用佛教“性寂”与“性觉”的分际来分别,而此种分别在儒家历史上造成的对立是根本差异,从而作为统一的“儒家”之称是否成立成为问题。这个结论,可以在具体分析儒门的“程朱之争”和“天泉证道”二公案来分析得之。  相似文献   
37.
廖业扬 《前沿》2010,(17):159-163
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对治理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在市场经济不发达、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的条件下,构建"政府主导的公共危机复合共治"模式,以应对全球风险社会和社会大转型所带来的日益复杂多样的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38.
39.
清代积累了不少治边经验,如以开放的心态治理边疆,改进和完善边疆行政管理体制,因俗而治、因地立法,从治国需要出发制定对待各种宗教的方针政策等等,这些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清代闭关锁国、排斥对外交往、海权意识淡薄等僵化的治边思想,也留下不少失败的教训,值得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40.
儒家哲学中"天"有多种意义,其中就有道德义理之天。本体具有道德创生的大用,它是一道德的本体,契悟此本体的主要进路是由充满道德情感的道德实践而达于心性本体的逆觉体证的方法。具体就是通过道德实践,达到人的道德性的本源,而透至宇宙的本源。义理之天的创生是主动的,而不是气依照理的规定而被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