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以“器物师西”达自强求富的迷梦的破灭,从而使得政制变革成为时代洪流。维新派依托光绪皇帝发起了戊戌变法,从而揭开了近代中国政制改革与创新的序幕。本文拟从政治学角度对戊戌政制改革尝试做一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2.
"天下主义"是中华各家之基本价值观,追求超乎国家观念、超越国家疆界、构建世界制度,"以天下观天下",而非"以国家观天下"。《周礼·天官冢宰》之"政制架构"不只是"治国之道",更是"平天下之道"。《礼记·王制》之"政制架构"既有封建制度、寓郡县于封建制度,又有国家制度,明显是超乎国家观念的。《荀子·王制》所谓"王者之人""王者之制""王者之论""王者之法"及其化外制度、君子制度、群分制度、有余制度等等之构想,亦均是超乎国家观念的。费孝通先生"双轨"或"一国两制"之观察局限性很大,实际上中华"天下政制"乃是"郡县制""封建制""宗藩制"混合而成之"一国三制"。贤能主义与精英主义、可持续主义与长久主义、混和主义与三极思维、文化主义与柔弱主义、天下主义与世界主义、天-君-民循环生克主义等等,乃是中华"天下政制"之价值观基础。当今世界"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已趋极端,将来之发展,若不参鉴中华"天下政制"及其价值观,恐无前途。  相似文献   
11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视为中国特色民主的重要内容。《人民日报》理论版在专题中总结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14.
在我国的宪法语境下,法律保留虽不能从依法治国原则当中必然导出,但其本身的法治意蕴却与后者神脉相通。这一法治逻辑在抑制行政权、保障公民权利之时,又受制于内生其中的民主逻辑而无力约束代议机关本身。对于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并存的当下中国复杂社会,此种张扬立法权而抑制行政权的古典法治模式可能无法有效回应社会的挑战。对此,法律保留设计宜拿捏分寸,恰当收敛保留密度,并借助其他制度共同平衡强大的政府与公民自由权利之间的紧张。  相似文献   
115.
美利坚独立革命的烽火首先从乡镇(波士顿、康科德、莱克星顿)点燃,并在乡镇联合行动中逐步形成燎原之势。1780年,在麻萨诸塞,新的邦宪条款的制定可以说是参加制宪大会(convention)的代表与他们各自所代表的乡镇民众不断讨论斟酌的结果,其中大、小乡镇之间围绕邦议会代表权、行政职位的设置、司法权的地位、邦与各乡镇之关系等现实议题的争论正是七年后费城合众国立宪大会的现实依据和学理基础。在丹尼尔·谢斯(Daniel Shays)及其率领的自耕农(Regulators)看来,麻萨诸塞政府已经成为东部商业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设在波士顿的新政府日趋脱离人民,走向专制,为此人民有责任揭竿而起,驱逐渡士顿的权力精英,捍卫《独立宣言》的基本原则;同样,在南、北战争前夕的南部种植园主看来,联邦政府已被以林肯及其共和党代表的东北部利益集团所操控,美利坚国家的立国原则遭到破坏,而南部“美利坚联众国”(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的使命正是意在捍卫美利坚国父们的立国精神。为此,对乡镇的历史考察和现实观照无疑是推进我们理解当代美国政治和美利坚政治文化的关键环节,本文正是这一努力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16.
格桑泽仁是国民政府时期具有“中央”与“边族土著”双重身份的精英人士,一生关注中央与边地关系问题,并从边地自治、边政管理机构、边民参政等方面提出了诸多边疆政制建议.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个系统的历史考察,以便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7.
民主与宪政分别有着各自的内涵与特质,共时性地概念化、形而上地谈论民主与宪政的关系,可能会遮蔽和忽略掉一些历时性问题.文章以英美与法德之间的比较为线索,通过历时态地考察近现代英美法德四国的民主乃至整个政制绩效不同的深层原因,发现问题的关键可能不在于民主而在于是否有宪政:英美两国的民主是继承宪政基础上的宪政民主,法德两国的民主则是在建立全权制基础上的无宪政民主,宪政有无对英美法德四国民主乃至整个政制绩效的不同产生了根本性影响.纵览英美两国从宪政到宪政民主与法德两国由民主到宪政民主的政制形态发展历程,可得出基本认识:优良政制建设的关键是必要的宪政优位,民主只能对宪政给予补充而不能作为其替代,更不能作为其否定.  相似文献   
118.
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的精神,财政部开始大力提倡公私合作关系在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公私合作关系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逐渐在全球兴起的一种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它起源于英国,在全球尤其是欧盟国家的公共服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私合作关系内涵丰富,方式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特许权经营模式。所谓特许权经营是指政府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特许,由私营公司或外国法人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开发建设,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以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政府机构。欧盟作为公私合作关系最发达的地区,已建立起完善的法律规范和判例法体系。因此,本文选取欧盟公私合作关系中特许权协议为研究对象,在理清其发展脉络和立法进程的基础上,着眼于特许权协议的基本原则、法律性质和一般规则等问题的研究。笔者希望在归纳、总结欧盟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能够为下阶段我国特许权协议的立法工作提供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19.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是政治体制变迁的直接动力,也是政治体制变迁过程中实施路径控制的直接力量。面对新产生的问题,原来所建立起来的一套政治体制并不能全部解决,当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或者出现一个能直接对原有政治体制造成冲击的难题的时候,这套政治体制就必须进行调整。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体制变迁所遵循的路径可能会不同,甚至可能有很大差异,但这并不说明政治体制变迁过程不受控制。政治体制的调整或者产生是为了解决相应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就是衡量政治体制变迁是否成功的标准,也是政治体制变迁路径的直接控制力量。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