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20世纪以来,传统民主的弊端逐渐暴露。从古典民主的没落、精英民主的发展、多元民主的补充到参与民主的复兴,民主形态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而不断演变着。协商民主的复兴被视为完善民主的理想路径。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呼唤民主的转型,协商民主因其适应了我国公众参与的政治诉求以及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尊重,值得弘扬,但前提在于对协商民主有着正确的认识,要从对形式协商的渴望转变为对实质制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2.
处在16世纪历史拐点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在阐述其经典理论主权论并宣扬王权君主制的国家形式和政制的同时,承袭自然法理论,对绝对主权和王权君主制作了具有相对意义的限制.这种体现着威权信仰要求,以私有财产权为基点,萌发制衡、契约和维护个体权利的理念,无疑闪烁着宪政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3.
西方政制设计的普遍逻辑是以人性幽暗意识为起点,推演出对权力的怀疑与国家的不信任,从而建构起以权力分立与制衡、宪政、代议制、政党制度等为核心的一套制度模式。它对反思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拓展政制设计视角,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4.
政治协商作为我国政治民主的主要形式之一,内生于我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范式。晚近西方新兴的“协商民主”方式与我国的政协民主有着极其相近的趣旨,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协商民主实践可以借鉴民主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从发展党内协商民主、推进人大与政协协商、构建行政协商制度、践行基础协商民主等路径入手,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95.
张振国 《现代法学》2003,25(1):145-150
张君劢起草的《国事会议宪法草案》和《政治协商会议宪法草案》有关中央政制都采用了新内阁制设计,两部宪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后者还被国民党政府采用为1947年宪法的底本,本文就是对这两部宪草设计的中央政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6.
后发国家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推进政治发展,确立自己的制度模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性总结出政制发展的四种模式,即政制演化说、政制设计说、政制模仿说和政制移植说。  相似文献   
197.
刘明涛 《人大研究》2008,(12):16-18
本文所谓选举制度,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选举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特别是人大制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完善是中国宪政民主发展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选举制度先是由政党(国家)主导,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过渡到国家和社会上下联动发展的模式,通过渐进式、迂回式的改革,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纵观30年的发展,选举制度通过完善制度在代表性与功能性之间寻求平衡,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要求,促进了执政为民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98.
林彦 《中外法学》2023,(3):625-645
对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仅从地位、重要性等视角仍不足以充分反映其机构性质及特征。因此,需要借助历史、规范、实践三重维度弥补上述观察的缺陷。就历史背景而言,以充实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为核心的上下结构取代平行的“两院制”方案体现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宏观功能上的调整,即全国人大侧重于民主代议,其常委会侧重于有效议决。就职权规范而言,尤其从行使频率来看,全国人大职权具有明显的非常态性。该特性使其更侧重于例外决策,而其常委会则更侧重于常规决策。就行权实践观之,例外决策使得全国人大决策具有明显的稳定制度的效果。优化全国人大的功能应遵循适度扩充原则,并在实现议事资源均衡化的前提下通过观念更新激活主观非常态性职权,加强监督权行使,同时要防止其功能过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