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688篇
中国共产党   1306篇
中国政治   1230篇
政治理论   402篇
综合类   73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兵团党校学报》2005,(2):60-60
知名国情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提出,中国改革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等五方面达到社会共识的改革观。需要以人为本的改革。改革不是以物为本,特别不是GDP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就中国而言,改革应有助于十三亿人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提高发展能力、分享发展成果,改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使十三亿人口得到全面发展,既是改革的出发点,又是改革的归宿点。  相似文献   
32.
以国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推行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因县级财政负担沉重、地区间发展差距过大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过少而面临窘境,深化现行投入体制的改革已是当务之急。笔者建议,应推行“以国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新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由中央政府承担,从而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来源,减弱经费的短缺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3.
构建权力制约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制约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中国如何使制约权力由理论变为实践,走出“以权治权”及其局限和“以德治权”的困境,应深入探讨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三者并重的权力制约新路径。  相似文献   
34.
以德治国重在落实。贯彻落实以德治国关键在以德治党,重点是以德治“官”,基础在以德育民。  相似文献   
3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道德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6.
实行正义与“以德治国”相统一,是“以德治国”原则的集中体现。实施正义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提倡人人坚持正义能够保障“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7.
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面临巨大转型的社会,而这些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治社会的实现,这样的社会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38.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坚持以德为先,依法治国的理念,坚持法德并举的道路,强化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努力提高公民素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9.
王武强 《求贤》2006,(9):11-11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方略,是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践行,做“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表率,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40.
以尊严为饵     
丁文 《廉政瞭望》2006,(2):56-56
丈夫是我大学时的同学。当年他可是校园里的才子,凭他的一支笔,硬是用稿费读完了四年大学。我爱他之才,毕业后,便死心塌地地跟着他来到这座城市。丈夫进了一家政府机关。像他这样的人进机关就意味着前途无量啊!丈夫非常勤奋,每天晚上笔耕不辍。他曾经对我豪言,他要凭手中的这支笔,实现他心中的梦想。我相信他,因为他具备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