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4篇
  免费   72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19篇
世界政治   1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2870篇
中国共产党   215篇
中国政治   655篇
政治理论   167篇
综合类   45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16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解决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该制度的实施对落实“污染者付费、损害者担责”原则具有重要意义。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实施以来,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已经逐步完善。但是,仅依赖以磋商和诉讼为基础建构的二元纠纷解决制度难以满足不同类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的需要,并且该制度用于办理标的额较小、事实理由比较单一的案件也有浪费司法资源之弊。因此,应以《仲裁法》修订为契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仲裁解决制度,为后续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提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效率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6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3)条对岩礁“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生活”之规定,语意模糊。南海仲裁裁决对此条款的解释及适用更是极具争议。本文依据条约解释规则,从科技运用活动影响岛礁法律地位的视角来发现裁决的问题。裁决并未使用“动态解释法”来解释“不能”的含义,遂忽视了科技进步对岛礁客观能力的积极影响。裁决错误解读“自然形成”的通常意义及上下文,将“自然”条件延伸适用于岛礁的“维持”阶段,排除了外来技术作为“维持”的方法。裁决用《公约》文本找不到的材料推导出条约之目的,忽略“奖励”沿海国以科技发展实现对岛礁的最大化开发也是目的之一。裁决中“接近人类居住能力的界限”不采用人类最低居住标准,无视欠发达国家人民的居住状况,所谓“大规模人为改变”的条件也无法普遍适用。裁决无视任何具有岛屿的国家竭尽所能地运用科技改善岛屿居住条件、维护环境、防止侵蚀和淹没的事实。如此违反条约解释原则、背离现实及国家实践的裁决解释与适用,不具有良好的事实及法律根据。  相似文献   
164.
杜晨曦 《法制博览》2023,(10):109-111
本文分析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关系,剖析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面临的问题,从统一仲裁与诉讼的受案范围、完善诉求不一致裁审衔接机制、顺畅衔接裁审证据规则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完善的优化方式。  相似文献   
165.
孙平 《法制博览》2023,(20):1-4
本文结合美国、日本等国家针对抵触申请的审查标准,根据抵触申请的立法目的,对抵触申请的判断标准进行了合理分析,并通过分析对抵触申请是否引入创造性的某些审查标准,以及对抵触申请的审查标准提出了个人的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6.
边禹竹 《法制博览》2023,(30):133-135
在当前和谐社会环境下,劳动争议处理应该维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仲裁调解在解决劳动争议过程中能够起到较好作用,有效解决劳动者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劳动争议与纠纷问题的公正解决。本文首先阐述了仲裁调解在解决劳动争议中起到的作用,在明确现阶段不足之处的基础上,从切实提高调解员的素质能力、适当扩大一裁终局的应用范围、完善违约追责条款、做好仲裁与诉讼的衔接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仲裁调解在解决劳动争议中的有效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167.
沈四宝  薛源 《法学》2006,(4):67-71
对商事仲裁定位的偏差,严重阻碍了我国商事仲裁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商事仲裁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仲裁员审理纠纷作出裁决的权力,是独立于诉讼权和行政权的第三种权力。商事仲裁的定位应为专业服务,这充分体现在商事仲裁的契约性以及当事人与仲裁员的服务关系上。从这一定位出发,对我国商事仲裁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8.
仲裁第三人的法理基础与规则制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凯  罗骁 《法学评论》2006,24(5):71-79
仲裁第三人是仲裁实践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其进行学理分析并制定相应规则颇为值得研究。仲裁第三人与诉讼第三人以及“仲裁协议效力扩张论”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在界定仲裁第三人概念时,除考虑第三人与仲裁案件在实体法上的牵连关系外,亦应结合仲裁的特点,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纳入考量范围,以弥补“仲裁协议效力扩张论”之不足。合同相对性原理的例外规则、仲裁制度的价值取向、“意思自治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及仲裁的制度特点均为第三人参加仲裁提供了法理基础。在现行的仲裁法框架下,通过直接立法模式完全可以纳入仲裁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9.
170.
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中国国家商事法庭应运而生,为国际商事纠纷的解决提供了制度支持和法治保障,完善中国国际商事法庭纠纷解决机制,可以借鉴激进型国际商事法庭的制度建设,大胆创新,完善中国国际商事法庭的解纷架构、灵活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的解纷机制服务于商事纠纷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