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白领返乡潮"正在引起关注。近日,《中国青年报》、凤凰网等媒体对此现象给予关注。优越感、归属感、安全感消褪,都市光环失色,工作强度高、生活压力大,返乡潮暗流涌动,回乡发展已  相似文献   
22.
在时下最流行的社交平台——微博里,那些负面的情绪总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转发,那些坏消息总是被最多地评论,那些抱怨和批评总能激起最多的认同和共鸣。表达不满的情绪,诉说不快乐的经历,拒绝说自己很幸福,似乎证明着一个人反抗和叛逆的姿态——而这种反叛的姿态,似乎又代表着一种道德优越感和“政治正确”。  相似文献   
23.
张琦 《工友》2012,(3):45-45
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一家职业培训机构工作,为培训老师做助理。在我之前,那位老师已经有了三名助理。四人当中,只有我是研究生学历,所以公司十分器重我,我的工资标准也相对高于其他人。因为我工作效率高,所以很快我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故而我一直很有优越感,一直没将同事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24.
<正>从这个"山寨版"村庄,我们看到的只是对金钱的渴望,以及金钱给少数人带来的优越感。6月17日,美国媒体爆料称,中国五矿公司正准备将一个奥地利村庄"原样复制"到广东惠州,建成一个面向高端群  相似文献   
25.
我在美国留学时,认识不少犹太人——教授里有犹太人,同学里也有犹太人。我和他们处得不坏,但在他们面前总有点不自在。这是因为犹太教说,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换言之,只有他们可以上天堂,或者是有进天堂的优先权,别人则大抵都是要下地狱的。我和一位犹太同学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人,可以平等相交,但也只是今生今世的事。死了以后就会完全两样:他因为是上帝的选民,必然直升天堂;而我则未被选中,所以是地狱的后备力量。地狱这个地方我虽没去过,但从书上看到了一些,其中有些地方就和全聚德烤鸭店的厨房相仿。我到了那里,十之八九会像鸭子一样,被人吊起来烤——我并不确切知道,只是这样猜测。本来可以问问犹太同学,但我又不肯问,怕他以为我是求他利用自己选民的身份,替我在上帝面前美言几句,给我找个在地狱里烧锅炉的事干,自己不挨烤,点起火来烤别人——这虽是较好的安排,但我当时年轻气盛,傲得很,不肯走这种后门。  相似文献   
26.
王石川 《群众》2017,(16):70-70
赃官可恨,众所周知;清官尤可恨,让人诧异。然而,在舆论场中常有一种声音,指认清官尤可恨,特别当一些清官典型广受赞誉时,便有故作深刻人士满脸不屑,冷嘲热讽,进而抛出“清官尤可恨”的观点,仿佛做清官还不如做赃官。清官尤可恨,出自清末小说家刘鹗的《老残游记》。作者认为:“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猛一看,这话有几分道理。一些披着清廉马甲的酷吏,脾气坏,手段狠,行事乖戾,自恃道德优越感,习惯于不按套路出牌,故而最容易做坏事。  相似文献   
27.
边芹 《新民周刊》2012,(38):64-67
社会匮乏感犹如决定一个社会能否以公德水平站立起来的一只脚,另一只脚则是集体优越感,前一只脚靠时间,后一只脚靠驯化。集体优越感这是巴黎地铁里每天可能上演几百次的情节,在一节车厢内,上来一个黑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白人。面对两个空座位三个人的行止视情境会有微妙的不同。如果是非高峰时间车多人少,旁若无人第一个去抢座的十之八九...  相似文献   
28.
中国工人,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群体,计划经济时代,工人"老大哥"的身份得到了所有中国人的认同,一曲《咱们工人有力量》可谓是淋漓尽致地唱出了作为计划经济时代工人的优越感与骄傲感。  相似文献   
29.
电商网站在2010年竞争的加剧让淘宝告别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淘宝商城在一个看似合适的时机应运而生,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淘宝网在知识产权上的短板,"商城卖假货"更是成了无法回避的硬伤。如果淘宝说自己的业绩在电商领域排名第二,那么在中国,也许真的没有哪间企业勇于说自己是第一。这就是淘宝  相似文献   
30.
声音     
《廉政瞭望》2013,(8):4
<正>当我站在讲台上听到我的声音被话筒放大之后的效果时,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总会有人喜欢代表别人发出声音,因为你知道你的声音可以盖过、压倒所有的声音,尽管台下在座的也许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他们的声音可以完全的淹没在这其中。这种优越感犹如烧开了的熨斗一般,熨平了每个不同的声音,也熨平了我的五脏六腑,让人感到格外舒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