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6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7篇
各国政治   114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2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6篇
法律   1085篇
中国共产党   1611篇
中国政治   2558篇
政治理论   1189篇
综合类   1573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45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全球治理趋势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国的经济政治联系加强,这是否意味着国家将退出历史舞台,被全球社会所取代,建立超国家政府来协调各国的需求?笔者认为,这一提法,有一定现实可能性,但受到众多因素制约。经济层面,市场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建立,提供了全球治理的经济动因,但它自身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政治层面,国内民间社会的发展日益超越国界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但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国际市民社会兴起时保持谨慎态度,不可轻易放弃国家主权或不合时宜地削弱国家权力。意识层面,对世界共同价值观念的追求,作为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发挥作用,但民族意识仍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仍是作出政治判断和行为的基本标准。不可否认,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现象,但全球治理描述了纷繁复杂现象的一方面,而没有囊括其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22.
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不应被视为是一个空洞而时髦的新概念.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作为法律职业的代言人,法律人的基石作用必将足显彰弥.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关键在于提高法律人的职业素质,并在其内部传承法律职业的技能和伦理.  相似文献   
123.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在最本质的意义上表现为经济范畴的制度变迁。然而,制度的调整带来了利益结构的变化,在利益关系变动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和伦理问题,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制度伦理分析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4.
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作为经济伦理学得以存在的基本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与伦理学引发了激烈争论和深入探讨,并在国内形成了如二律背反说,内在相关说、对立统一说等一些观点。对经济与伦理关系的多维度探讨,有助于建立经济伦理学的理论前提与思维平台,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5.
伦理管理的价值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维群 《理论探索》2005,4(4):74-76
伦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体现伦理理念和手段的管理。从伦理价值层面去思考,价理管理是更具人文性、价值性、理想性的管理,它带有鲜明的价值倾向性。伦理价值功能的实现,首先是观念的变革,其次是行为层面的改变,最后是企业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6.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智慧是一种哲学上抽象的提炼与概括,而中国方案是中国智慧在不同实践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两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它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开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于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以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为内容的理论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7.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非一个悬设的概念或虚幻的理念,它有着深刻的现实关怀和鲜明的实践旨向。纵观近几年习近平所提出和阐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层面基本围绕着建设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和维护国际秩序三个层面来考量。世界和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首要目标和价值诉求,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条件。走共同发展之路,实现全球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是维系共同体生活的坚实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石。推动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构筑并维护国际秩序的和谐有序,促使人类走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最终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128.
基于自组织理论,从人类整体维度思考世界的问题,这是地类文明自组织的必然使命。类文明之间以何种思想及其内生机制建设何种关系存在,关涉全球治理。习近平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既是一种实践观,也是一种价值观,同时也是全球治理实践的新反思及人类社会自我意识的新调整。全球治理思想的近现代演进、西方全球治理观及其实践的现实缺失、全球治理的中国构想,共同佐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全球治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9.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教育内容,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判断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礼仪教育、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论述了教育方法:一是采用公正团体道德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主体意识;二是采用道德讨论法,提高大学生在网络共同体中的网络道德认知;三是采用预防教育法,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意志;四是采用实践教育法,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习惯。文章最后提出了教育的策略: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共同体舆论阵地建设方面,首先,高校要建立官方网页、微博、微信平台,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道德素养课程;第三,建设和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名牌和特色网站、博客、微博或者微信;第四,充分发挥严肃游戏的作用;第五,充分利用QQ等即时聊天工具开展道德教育。在进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方面,第一,高校应该注重网络行为规范的教育;第二,加强网络道德伦理课程建设;第三,扩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30.
刘新庚  曹关平 《求索》2014,(1):81-86
公民生态行为规范是关于公民生态行为的规则或准则。建构公民生态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客观需要,事关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公民素质的优化和国家形象的提升。公民生态行为规范至少包含生态道德规范、生态法律规范、生态日常规范等三大方面。应准确把握其具体内涵与建构逻辑,即生态道德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体系的基础性因子,生态法律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的保障性因子,生态日常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的养成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