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6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7篇
各国政治   114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2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6篇
法律   1085篇
中国共产党   1611篇
中国政治   2558篇
政治理论   1189篇
综合类   1573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45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社会转型期,我国中小学校学生欺凌行为日趋严重。欺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具有明显的全面性、多样性、常态性、隐蔽性等特征。学生欺凌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社会文化失范、行为规范失序、主体人格失当、道德与法制教育失效、共同作用机制失衡等。祛除学生欺凌行为,须以全纳的视角构建多元治理体系,从培养学生"美德"、关注"重要他人"、设立"反欺凌机构"、构建"学校道德共同体"、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形塑"社会经典文化"、秉持"信仰与梦想"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32.
由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引发的公众讨论是一个重要的公共伦理事件。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是人们在"人对动物是否负有、以及负有何种道德义务"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对人们用来证明"人对动物不负有道德义务"的几种常见理据的批驳,为人们认可并接受人对动物的道德义务扫除了重要的理论障碍。不伤害动物是人对动物负有的一种初始义务,这一义务蕴涵三个伦理内涵:伤害动物的有错推定论;伤害动物者承担举证责任;即使能够获得伦理辩护,伤害动物也不是人的一种权利,而只是一种被允许的行为。在对人的义务与对动物的义务发生冲突的场合,应遵循三条权衡原则,即自卫原则、基本利益优先原则和伤害最小化原则。人们对野生动物与对驯养动物的实际义务是有差别的,对前者的实际义务主要表现为不干涉,对后者的实际义务则主要表现为关心其福利。推动动物福利立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3.
黄晓权  杨玉荣 《求索》2012,(4):179-181
在刑事诉讼中,遵循正当程序与否是鉴别合法证据与非法证据最为重要的标准。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区分合法证据和非法证据的道德意义在于让人对正当程序产生一种尊重和信仰。在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维护法律信仰和司法尊严,使道德主体的良知得到确认和升华。因此,我国有必要从道德现实出发,进一步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34.
张耀铭 《求实》2012,(9):93
孙家驹所著《地球之难:困境与选择》,是一本纯正的学术书,作者在从容自如的叙述中蕴含着对重大问题的深思,地球与人类的关系是它的主题,利奥波德的“土地共同体理论”、拉伍洛克的“盖娅理论”和马古利斯的“共生进化理论”是它的依托,生态整体主义的视角是它的特点.用全球眼光研究“地球之难”,以理性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以忧患意识探求“囚徒困境”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35.
课堂学习共同体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结在一起,相互对话交流,彼此共同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高职思政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活动,更是一个师生文化的互动过程.在日趋开放与民主的社会,实现高职思政课堂上师生文化的和谐,合理的方法是共筑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师生文化对话交往的平台.通过师生群体间信息、思想、观点等多种平等的交流与沟通,达到师生文化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136.
蒲丽娟  王伟 《求实》2016,(12):26-32
食品安全伦理是食品安全领域中利益相关者(主要指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和媒体)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和行为应当如何的规范,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及人的生活本身不可或缺的价值维度。食品安全伦理之所以必要,在于食品安全既表达个体价值诉求,又承载社会公共利益,以及食品本性异化的呼唤。保证食品安全,需要食品利益相关者对食品安全伦理的共知共守。  相似文献   
137.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基因"是在特殊的地理、政治、伦理和文化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逐渐成形并不断稳固的。从空间地理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与中国宽广的地域、丰饶的物产、多娇的江山、对土地的崇拜等密不可分;从国家政治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家国同构"的治理格局、"敬德保民"的德政传统、爱国与忠君的统一等密切关联;从伦理精神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体现了"天下为公"的整体主义道德原则,是爱国家与爱国人的统一、修德与治国的统一;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丰富灿烂、博大精深、有巨大包容性和凝聚力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成长注入了持久的、旺盛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8.
慈善伦理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慈善伦理意识理念及行为规范等的引导及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预期的慈善伦理理念及行为习惯,并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教育活动;家庭濡养是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的一种渗透式教学方式。慈善伦理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家庭教育是慈善伦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慈善伦理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能够缓解慈善伦理教育的现实危机;适应慈善伦理教育特点的要求。慈善伦理教育的家庭濡养路径包括:知——融入生活,发展慈善智识;情——潜移默化,激发慈善情感;行——身体力行,培养慈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9.
140.
外举不避仇     
刘继兴 《党建文汇》2013,(11):52-52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男人最大的仇恨莫过于杀父之仇与夺妻之恨了。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却有两位牛人,能公私分明,以天下苍生为念,未因夺妻之恨而失去理智,大力举荐情敌去做高官,使其人尽其才。如此胸怀,着实令人感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