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117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2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7篇
法律   1104篇
中国共产党   1641篇
中国政治   2618篇
政治理论   1197篇
综合类   1597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506篇
  2020年   493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45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内卷”作为现代性焦虑的集中体现,现实地影响着个体幸福感的获得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安身立命是儒家伦理的价值追求,在解构“内卷”话语、心态和行为的基础上,以安身立命作为当代“内卷”困境与儒家伦理思想的“桥接点”,发掘知、仁、勇三德的修养对纾困“内卷”的现实意义,是基于儒家伦理视域为破解“内卷”困境提供的新路径。将儒家伦理置于现代人的生存语境之中,在问题意识的引领下,亦可实现儒家伦理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对其德性力量的真实焕活。  相似文献   
152.
于春洋 《探索》2022,(1):88-101
政策文本是研究党和国家政治话语发展脉络与构建逻辑的重要素材。运用定量词频分析与定性语句分析方法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词的重要政策文本,可以发现伴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的不断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经过从"树立""培养""培育"再到"铸牢"的关键表述方式演进,历经提出、发展和确立三个阶段最终得以形成。动机和目标是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构建逻辑的两个维度。践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构建该政策话语的内部动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现实需要是构建该政策话语的外部动机,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是构建该政策话语的基础目标,实现"共同体"意义上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构建该政策话语的远景目标。内部动机与外因动机相互结合,基础目标与远景目标彼此呼应,成为党和国家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53.
徐欣顺 《探索》2022,(1):75-87
增进共同性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方向,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从民族政治学的视域出发,有助于厘清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基本内涵与增进理路。中华民族共同性源生于政治公共性与民族文化性的内在统一,是全体人民共同依存与彼此关怀而生的积极关联性。对全民积极关联性内涵的把握,有助于排除纯粹同质性、多数强制性和封闭排他性等认知误区。与此同时,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还需认清共同性阙如可能带来的民族政治问题与隐患。对此,就需要明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各族人民对增进共同性的呼唤,通过增进全民关联的意愿性、意义性和使命性,延展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宽广度、提升共同性的厚重感、推进共同性的持续性。由此,各族人民彼此与共的积极关联得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性也随之高质量增进。  相似文献   
15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指明了方向,为构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指导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的类主体、类存在、类本质和类生活以及经济全球化等维度,巩固加强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主权平等、经贸自由、平等互利、有约必诺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于经济模式、科技共享、...  相似文献   
155.
当下的思政教学往往由特定的案例情境展开。备课时我们时常关注案例情境对知识传递的价值,而忽视了情境自身所蕴涵的伦理导向,导致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学生情感与课程资源伦理失和、课程资源与社会主流价值伦理失和、教师认知与学生情感失和等现象。教师应通过集体磨课加强教学资源研究,减少情境伦理失当引发的伦理冲突;加强学习以提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领悟力,减少过于依赖"事实"而产生的伦理失当;借鉴名师教学案例,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消除可能出现的伦理困顿。  相似文献   
156.
王惠 《长白学刊》2020,(6):115-122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从反思西方到本土超越,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探索从未停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社会治理领域讲好中国话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充分展现,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全新语境。如何从社会治理的演进嬗变中找到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逻辑必然,并做出相关可行性分析,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要环节;最终通过价值共识凝聚耦合、民主协商制度实践、多元主体利益整合、科技支撑技术赋能,建构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行动逻辑,完成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从共识到共赢的完美蜕变。  相似文献   
157.
大致地说,现代化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推动的,这昭示着资本主义秩序的全球建构,也预示着资本现代性困境的来临。从现代文明秩序起源上说,近代西方文化开启了"思想启蒙—政治变革—工业革命"的现代文明程式,但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引发的往往是"时序倒置"的后果,中国经济转型、体制改革和价值反思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可为明证。从本质上讲,新时代中国文明类型的建构不能拘泥于"特殊国情"而自我孤立,也不能简单接纳"西方价值"而希冀"欧美化",它离不开全球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更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型和创新性发展所培育的新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8.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当前"六稳"的首要工作和"六保"的首要任务,关系着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多个场合对当前就业形势做出了科学的研判,对做好就业工作提出了诸多具体要求。面对日新月异的世情、国情和社情,习近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将就业上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高度,从世界、国家、社会和个人四个维度做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劳动就业理论,也为我国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59.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和世界人民的普遍要求,而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认同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正形成的前提与基础。面对资本逻辑下形成的"国强必霸"思维定势、追求"个人利益"漠视"共同利益"的全球治理危机、"资本核心利益国家共同体"对发展中国家包围制裁、东西方国家在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差异等因素所导致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认同困境,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建设发展打破"国强必霸"的思维定势;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普遍树立起"共同利益"观念;巩固创新更多国际合作平台,瓦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遏制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包围圈";调整和转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传播方式,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0.
杨思圆 《理论月刊》2020,(10):131-141
人类学研究近年来出现了"道德转向"的思潮。道德人类学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这为道德人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必要的学术基础。道德人类学主要研究我们理解世界和辨认道德共同体时所使用的道德分类范畴,道德人类学有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第一条是从集体性的义务规范转向个体性的日常伦理反思;第二条是从政治经济学与不道德行为的两种新角度,从道德问题本身以及不道德的反方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