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6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1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830篇
中国共产党   1074篇
中国政治   1764篇
政治理论   808篇
综合类   109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鸦片战争时期的"汉奸"乱象一直是鸦片战争史研究中"谈而不精"的问题。也是困扰研究者"悬而未决"的问题。更是使读者"困惑不解"的问题。期间虽有学者多次谈及自己的疑惑,也有学者对此期的汉奸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但都未全面对该时期的"汉奸"乱象进行精细的划分,深层次的历史探源,以史为鉴的历史审视。借助学者之疑思,笔者就该时期"汉奸"群体之类分、"汉奸"乱象之探源、历史眼光之审视三个视角,浅议对该时期"汉奸"乱象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2.
向冬梅 《理论探讨》2015,(1):167-169
民粹主义所指十分复杂,任何一种思潮都不像民粹主义那样难以诠释,不宜对民粹主义做简单化的界定和评判。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当下的民粹主义是人民内部矛盾,其存在有两面性。把它作为反动错误思潮加以拒斥和围攻是一种非理性的过度反应,正确应对的根本方法是深究并消除引发民粹主义的社会土壤,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打破利益集团对权力与资源的垄断,解决好公平、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993.
在E时代,网络舆论作为现实社会舆情在虚拟社会的投映,往往是民意的一种集中表达,在与各级政府的多维互动中,需要各级政府做出积极回应并进行理性引导和处置,这既是在检验政府的行政能力,更是考量E时代政府的公信力伦理建设。在应对网络舆论的实践中,政府面临着"信息场和舆论场"错综复杂、价值冲突、制度悖论、技术难题等挑战,政府应该根据网络舆论在发酵、扩散、爆发和平息阶段的特点,立足于现代政治伦理维度,建立快速的反应和回应机制,真诚负责地构建官民互动平台,实现制度"硬控制"和价值关怀"软引导"的协同并进,从而守护自身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94.
《廉政文化研究》2015,(4):27-34
中国传统感恩思想以儒家伦理为基础,具有义务的绝对性、对象的特定性、价值的增值性、行为的至上性、形式的物质性和时间的延时性等特点。其中的糟粕对期权腐败的生成及其治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义务的绝对性增加了官员违法犯罪的吸引力;行为的非对等性使受恩者敢于逾越理智和法纪的雷池,通过违法犯罪的途径进行报恩;对象的特定性使官员个人错误地成为感恩的收益对象;方式的物质性使向官员行贿成为感恩的常用手段;报恩的延时性造成了权钱交易的历时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期权腐败的形式貌似延期报恩,实质是即时腐败的变种,前提是对施恩和报恩的错误认知,根源在于对不当私利的贪婪追逐。因此,对中国传统感恩思想进行理性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预防和惩治期权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遵循自爱、爱人和爱物的仁爱之心。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德性素养,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仁爱理念、涵养学识品质的魅力人格、遵循宽严相济的爱生之道、恪守主体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植根"天人合一"的博大情怀,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伦理重塑。  相似文献   
996.
中国道路是中国梦实现进程中各种救国救民道路博弈后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不仅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还具有深邃的伦理内蕴。立足于中国道路发端及出场的本土语境和全球背景来看,中国道路既凸显了市场化改革背景下资本逻辑运行中的人本伦理,成为差异性社会中价值牵引与整合的深层力量,又为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和谐发展提供了价值和道义典范。深入理解"中国道路"的这种伦理内蕴,不仅有利于深化中国道路的理论研究,还有利于展现中国道路的价值逻辑和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997.
法律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固然中西方法律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学者在阐述差异原因时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国家,注重伦理道德和阴阳合一,更加关注国家、社会、集体利益;而西方国家更加开放,强调理性至上、个人主义,人民通过达成社会契约形成政府.本文以自然地理角度,诸如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疆域大小等因素为切入点来论述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8.
人工智能技术既有远大发展前途和广泛应用前景,但也远未成熟,尚难以准确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伦理道德后果。为加快构建我国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应精准识别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伦理困境,确立人类主体性、可持续发展、伦理嵌入性和发展平衡性的基本构建原则。应通过建立人工智能发展伦理委员会、识别伦理问题并确立伦理准则、制定伦理规范的实施方案、推动嵌入伦理规范的行业发展和产品研发以及实施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的市场投放与反馈,以推进我国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建构进程。  相似文献   
999.
李佳薇 《湖湘论坛》2020,33(4):71-80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呈现一种由"国家中心论""社会中心说"向"关系互动论"的转向。但研究中尚缺乏较为本土的分析框架。借用梁启超"超国家主义"的概念,以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家与社会的长时段关系实践为分析对象,创造性地从"化"与"治"、"礼"与"法"两个维度的权力拉锯中对国家与社会关系展开权力视角下的研析,尝试进行实体论创新与关系论整合。研究发现,这一历史时期"国家融于社会""无国家"与"超国家"特征明显;"文明国家"与"伦理社会"并置,且在"化"与"治"、"礼"与"法"的权力互动中表征为"内圣外王"之理与"平天下"之目标的匹配,"皇权不下县"与基层乡治传统的耦合。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具有明显的"超国家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000.
计算机劝导技术就是通过对环境的感受和判断,及时把握时机对人进行劝说或诱导,从而影响人的态度、观点和行为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它借助简化、隧道、监控和调节四种功能展现出独特的时代伦理价值。但是计算机劝导技术在实现人类追求的功能与价值时,也会面临被不道德地使用、影响人的自由、侵犯人的隐私、使人的责任归因复杂化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这些伦理问题,即提高计算机劝导技术程序员的伦理素养,探索伦理学者介入计算机劝导技术的实现机制,增强计算机劝导技术企业的责任担当意识,完善计算机劝导技术的政府治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