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1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篇
法律   1108篇
中国共产党   1316篇
中国政治   2110篇
政治理论   967篇
综合类   136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629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591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与当前国际标准相比,我国的教育财政投入仍显不足,而这有限的教育投入又表现为向义务教育领域倾斜不足。当前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引进教育券制度,改善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财政的供给和配置模式,以发放教育券的形式,多渠道增强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拓展城市教育对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容纳能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2.
政府信用是社会伦理价值观的风向标,对社会信用文化起着导向性作用,是实施管理职能的伦理要素和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提升政府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推动现代政治伦理体制改革,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从伦理视角来看政府信用文化建设主要包含诚信、公正、平等、责任、忠诚等方面的伦理要素。当前,政府信用在制度信用、组织信用和行政人信用等方面面临着一些伦理困境,制约了政府信用文化的提升。将伦理文化的软约束与法律制度的硬约束相结合,提升政府信用文化和公信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3.
正生态危机发生实质是人类为了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自然资源无止境的索取和争夺而导致的;生态危机发生的社会伦理根源是技术理性的扩张导致科学技术的异化、消费主义的盛行加重了对自然的消耗与污染、功利主义的漫延导致代际自然资源分配不公;要缓解人与自然日趋紧张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不仅要依靠科技、经济手段,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改变人们的社会伦理观出发,用价值理性自觉地调适技术理性的非理性倾向、改变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摒弃发展理念的功利主义,从而调节好人与人  相似文献   
164.
王蔚莲 《党政论坛》2012,(21):52-54
所谓“精神懈怠”,简而言之,就是由于理想信念动摇引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由此而产生信仰缺失、理想淡化、道德滑坡和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的一种思想态度和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65.
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个非常时期,道德混乱,信仰淡漠,此类现象不在少数。今天不即行纠正,定会遗恨将来……我们的国家,古老而积习深重,恶习颇多。无论是从知识上还是道义上都落后于世界各国。今天不抓紧改变这一切,机会将不再重来。  相似文献   
166.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党员必须强化党的意识,坚定政治信仰,在民主政治上凝聚共识。一、政治信仰缺失不容忽视由于基层民主建设中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仰有所缺失。  相似文献   
167.
仁慈还是义务——中国式“血荒”的伦理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无偿献血"行为究竟应当有什么样的道德认知,仁慈本身是否为一种义务等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理解并不相同:有人把它看成是一种善行,也有人把它视为一种仁慈之举,还有人把它定义为一种"道德义务"。事实上,这些分歧本身也关系到对于伦理思想史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围绕着行善、仁慈与义务等行为产生的一系列重要的争论。对这些争论的厘清有利于我们深化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8.
殷辂 《学习月刊》2012,(24):14-15
香港与大陆人的素质问题成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舆论焦点.“蝗虫论”和“狗论”的极端情绪甚嚣尘上.这些谩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平静.但是背后的问题却不会被时间解决。“蝗虫论”和“狗论”都在谈论所谓的素质.但素质绝不是人种或地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9.
追求判决一致是冲突法的古典抱负,传统反致之创设即服务于此一功效。拉塞尔开创双重反致先例之时并未释明其动机与理由。两种正相反对的解释路向彼此既不能证伪复又和谐兼容于双重反致,这表明应从第三维度即回归冲突法寻求判决一致之古典使命来解读其伦理取向。双重反致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为只能实现判决相对一致的传统反致所不能担保的判决绝对一致之目标提供绝对保证,精确致达冲突法之意向。判决一致本身不体现伦理深度,其实现方式才体现伦理深度。传统反致的相对性在于他律,双重反致的绝对性则得益于自律。立足于自律之上的双重反致移情换位于外国法院之立场,散发出为他人的伦理暗香。为他人的脆弱性及其可能走向的为难他人的背反结局使其危机再现。对我意识的终极溯源揭示了他人就是上帝的本体论结构,逃脱上帝的不可能性是对为他人伦理及作为其技术表达的双重反致之伦理困境及伦理密码的辩证破解。  相似文献   
170.
1989年,美国众议院议长詹姆斯·赖特的贪腐弊案令世界震惊。这位美国立法机构中的最高官员在和《政府伦理法案》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不得不辞职谢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