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篇
法律   234篇
中国共产党   423篇
中国政治   923篇
政治理论   168篇
综合类   2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62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低碳行政意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务员的低碳行政意识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增强政府低碳行政意识,把公务员的低碳行政知识、低碳行政情感和低碳行政行为作为低碳行政意识的考量指标体系,有利于生态文明视角下低碳行政意识的实现。  相似文献   
42.
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二者目标一致且实现路径相近,这决定了圈内优先发展低碳经济既必要又可行。低碳发展既可以克服环境危机又可以克服经济危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需要低碳科技保障,更依赖低碳经济法的保驾护航。低碳经济法在市场障碍规制、国家投资经营和税收金融支持诸方面引导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3.
冯霞 《法制与社会》2012,(22):233-234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构建低碳社会,践行低碳生活已成为世界共同的呼声.城市居民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低碳生活意识教育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应对气候变暖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4.
科举制度的废除,不仅使原有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之中断,也使传统的社会运转体系和社会思维模式遭遇空前挑战.社会精英趋向多元,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回落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年后出现了疏离.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士绅阶层的分化和政治参与多元化的加强,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原有的统治秩序和社会关系,并进而激起强烈的社会震荡.原本自我改良的清末新政,结果却愈改愈乱、愈革愈糟,不仅从内部加速了清制的终结,而且为辛亥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5.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是优先发展重大城市,还是优先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一直是个富有争议的问题.要准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城市化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煤炭、钢铁和水泥这些原材料,而这些原材料的生产、消费和使用恰恰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在"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模式下,煤炭,钢铁和水泥对城市化率的弹性较小,因此更容易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的城市化之路,就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能源消费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升级实现低碳经济与城市化的兼顾.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城市——武汉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发现,武汉低碳城市建设和管理在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公众对低碳城市建设的认知和观念、积极参与低碳城市建设的意识和行动尚存在不足、有待提高。为此,政府应进一步转换观念、坚定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采取有效激励措施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全过程,重视教育宣传作用,依托单位、社区、非政府组织等力量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从而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目前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均面临着良好机遇,但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发展低碳经济是主要方向,信息网络建设是基础平台,拉动内需培育市场是根本保障,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是赶超关键,培育完善新兴产业集群是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8.
谷城县简介     
正谷城县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西南岸,素有"川陕咽喉"之称,面积2553平方公里,人口59万。谷城历史悠久,因先祖神农氏在此尝百草、植五谷而得名。谷城的循环经济发展被《人民日报》誉为"谷城模式",新农村建设"五山模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俞正声、李长春等领导同志先后来谷城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9.
解之诚 《创造》2011,(4):46-49
行走昆明,或许你应该有这样的感觉,作为一座宜居城市,昆明的规划和发展正朝着生态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和谐昆明,宜居城市,慢行交通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行走变得更加低碳,昆明正大踏步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50.
张明 《当代贵州》2017,(45):84-85
铜仁高新区突出铜仁市"一区五地"战略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争当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排头兵,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优势产业快速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