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3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130篇
中国政治   392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1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武彬 《前沿》2012,(21):190-193
佛、道宣讲的善恶报应渗透于社会伦理生活,唤起了更多人的道德自觉和自律.但从唐代传奇来看,佛、道宣讲的宗教伦理,与世俗的伦理、道德,并不完全契合或互补.唐代传奇中,常可见到与普遍认同的伦理判断相悖的神的赏罚.盖因宗教宣讲的伦理道德虽来源于世俗的道德及律法,甚至以其为自身道德观的主体,但宗教的本质又决定了其在教众化俗的同时,亦致力于对神权的信仰保障并以之为首要的善行,故世俗的律法、道德在与“神意”相遇时,皆屈于神的权威.在无视道德伦理中以报应彰显天理导人遵循道德伦理,体现了宗教道德的绝对性,但这也正迎合了俗众以更简易的方式向神寻求依托的内心需要.  相似文献   
242.
宗教是历史的产物,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的认识及实践活动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宗教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审美也被烙下宗教的印记.在西藏地区传统社会中,宗教是一个重要的支配因素.本文通过探讨藏民族的色彩偏好和禁忌,分析藏传佛教对藏民族色彩偏好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3.
释妙济,杭后蛮会宝莲寺住持、市旗两级政协连续两届的委员。一张清秀而常含笑意的脸上透出他和善的佛门弟子心怀,一副眼镜后炯炯的双目应该能看到他系统而精深的佛教知识。而只有通过谈话才能发现他广博的社会阅历和充满睿智的思想。一心向佛弘法利生释妙济生于佛教文化浓郁的山西省,从小受佛教文化熏染便有志向佛。1987年出家后先后拜在多位高僧足下修行。期间还在福建闽侯雪峰寺佛学院系统修学佛法。毕业后跟随近代高僧海灯法师四处讲学弘法,曾应邀赴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地参加弘法活动,赢得佛教高僧赞誉。  相似文献   
244.
公元627年,大唐盛世.相传僧人玄奘在这一年背着行囊,向着心中佛教圣地,踏上了戈壁漫漫西行路.以玄奘之路为题,第一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于2006年5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工商界、学术界、新闻界的精英人士,完成了从中国到印度的戈壁穿越之旅,抵达印度后受到了正在出访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接见.  相似文献   
245.
回答佛教为什么能被中国化这个问题的关键 ,在于揭示印度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 (主要是儒道两家 )中各有哪些特质 ,使二者可以有机交融。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在四个方面的根本性契合 ,是佛教能够被中国化的前提条件 ;而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异的五个方面的互补作用 ,是佛教能够被中国化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6.
佛教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三大文化圈,即以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以及中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印度佛教文化圈。我国云南傣族佛塔,就是以这一佛教文化圈为背景的产物;以喜马拉雅地区及我国西藏、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地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圈,西藏佛塔和走出雪域的藏式佛塔就是以这一文化圈为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7.
章生  戴江 《今日民族》2009,(7):31-34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石宝山属老君山脉,因山上有石如钟而得名,这里的沙岩特别适合开凿石窟和造像。石窟寺艺术发源于印度,自佛教传入,云南历史上的南诏大理国受其影响,在这里开凿了一批石窟群,计有石钟寺区8处,狮子关区3处,沙登村区5处。这些石窟及造像不论是对研究佛教艺术,还是对研究云南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48.
当得知我生癌之后,我妻子暗自哭了多次,而我处之泰然,还写了一个佛教的《偈》,其中有这样几句:“此次遭劫,毫不惊慌。虽然凶险,并非膏肓。与病同体,福报回向。与医配合,定能复阳。与佛相亲,身心俱康。与己相约,沉稳坚强。”妻子问我:“叶新,你真的一点儿不紧张?”我说:“我紧张什么,只要主刀医生给我开刀的时候不紧张就行了;  相似文献   
249.
"归零"一词让我想起秒表.在发令枪响起之前,不管前一个记录有多高或多低,都自然回归到零的刻度.在佛教中,这种心态称为"放下";在现实世界中,这种心态可以让成功者保持清醒,让失意者得到抚慰,让创业者轻装前行.  相似文献   
250.
死亡观往往影响价值观和人生观,佛教以生死解脱为人生的最高归宿,融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为一体,其理论体系是关于生死超越的哲学,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个人的自内证的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