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06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70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122.
说明:该青铜钟资料出自《失落的夜郎》一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吴一文著;贵州考古所张勇描图。笔者判断为公元前二十七年前文物。译文:(左读)1纲3钩纳霸2六4四而,边。  相似文献   
123.
《上海支部生活》2011,(2):46-47
常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孝敬老人应该是其中的一项。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67亿。从上海来看,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者也已占总人口的22.5%,老龄化程度逼近世界最高水平,且仍在持续升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给予更多重视的同时,更需要在社会、家庭中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24.
晓歌 《先锋队》2015,(9):52
在一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文艺生活,谈到了文艺对自身成长的影响。2014年2月,他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对阅读的喜爱,"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近书者寿"还真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道理不是不懂,只是忙于现实的工作、应酬,沉湎俗世,本身则是对自己的放纵。有调查表明,近年来,国人平均每年的读书量还不到1本,而在家国多  相似文献   
125.
孙永兴 《前沿》2014,(9):74-76
鲁迅与许广平之间的婚姻关系完全符合自然法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基本要求。对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进行“合法性”判断不能机械的适用制定法。按照自然法的基本观点,这些制定法属于“恶法”,遭到了包括鲁迅在内的先进中国人的猛烈批判,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完全废除。按照自然法,鲁迅和朱安都具有离婚的权利,鲁迅选择不与其离婚确实是为朱安考虑,体现了鲁迅和许广平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6.
127.
以热点、对话、碰撞、共识为要素的“时事月月谈”活动是成都学院共青团举办的一档时事对话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途径的新探索。本文分析了活动的功能:引导、建构、启发和预测:阐述了活动的价值:革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媒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8.
胡忆红  许洪梅 《学理论》2010,(4):147-148
迄今人们根据徐宗亮《归庐谈往录》中一则史实,认为曾国藩在北援中采取了“按兵请旨”的战术,拒不北援。本文以相关资料为依据,研究考证了该则史实。首先,该则史实存在推测成份,且是一例孤证,可信度不高;其次,李鸿章是支持北上“勘王”的;再次,张芾、李续宜二人对曾国藩决策的形成影响很大;最后,“请旨遵行”与“按兵请旨”被徐宗亮混淆了,前者亦不是拖延敷衍之计。由此可以证实该则史实记载不切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9.
风景谈     
茅盾 《党课》2012,(24):117-120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那在普通地图上,还不过是无名的小点,但是人类的肉眼已经不能望到它的边际.如果在中午阳光正射的时候,那单纯而强烈的返光会使你的眼睛不舒服。  相似文献   
130.
林海 《江淮法治》2014,(18):16-17
正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多少英雄豪杰湮没不见,而沈家本和那个时代变法者们创造的传奇——他们"坚信修法可以救国"的抱负、愿望、激情、遗憾和黯然,他们引入西方法理改造传统律例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在新时代的激荡中熔铸东西、为未来留下法制瑰宝,这一切将永存不灭。人物简介沈家本(1840—1913),清末官吏、法学家。字子淳,别号寄簃,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历任天津、保定知府,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沈家本精于经学和文字学,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