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08篇
中国政治   208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3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翻开从江的历史,这里曾是贵州最后一个通公路、通油路的县,全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光辉乡也在从江。过去,只要说起从江县,人们往往和边远、闭塞、落后联系起来,这个距省城450公里的小县被人们戏称为“省尾”。今天,从江令人刮目相看。“养心圣地,神秘从江”,从江因小黄侗族大歌和岜沙抢手部落闻名,叫响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213.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3,(33):54-55
2009年9月30日,贵州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年来,随着侗族大歌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是怎样的7  相似文献   
214.
215.
216.
汤芸 《思想战线》2015,41(2):31
从生活世界的知识经验图景出发,通过对贵州侗族村镇的实例研究,对西南古村镇的火灾肇因、风险场景与消防实践进行深入的辨析后发现,对火灾的防范应对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消防问题,更是对地方社会在剧烈的文化变迁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凸显的种种危机风险的克服和消解。而地方在应对灾难时,其所依托的知识经验图景与社会文化资源则是在一个整体性时空框架中生成的。因此,要实现本土经验智慧与现代技术手段的有效衔接,构建和维系社区本土、区域传统与现代专家系统之间的三角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17.
走进黔东南,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青山绿水,还有那依山而建、傍水而修的苗村侗寨,还有那凝聚着苗族和侗族人民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的民间建筑。黔东南的民间建筑,大多都是木质建筑。黔东南号称"杉木之乡",故所有的民间建筑都和杉树有缘。吊脚木楼是苗族和侗族民居的共同特点。苗族村寨一般是依山而建,层层向上,她标示着苗族人民意志刚强、勇往向上的民族精神。侗族村寨  相似文献   
218.
"侗族合款"是古代侗族社会独特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组织形式,是维系侗族社会运转的重要机制,具有规范个体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变迁,形式完整的侗款已经消失,但是"款"作为一种"活"的文化,并没有完全消亡,只是其表现形式发生了演变。对侗族款制度的变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揭示,有利于深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治理资源和治理方式的认知,有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19.
侗族和谐文化内容丰富,是侗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弘扬侗族和谐文化,有利于侗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20.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表现,是侗族先辈们智慧的结晶,风雨桥的传说、风雨桥的多元性、风雨桥的文化元素等是人类历史上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它那精妙绝伦的木石建筑结构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