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3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各国政治   65篇
工人农民   65篇
世界政治   2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2篇
法律   2427篇
中国共产党   1324篇
中国政治   2686篇
政治理论   1000篇
综合类   14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686篇
  2012年   873篇
  2011年   1014篇
  2010年   846篇
  2009年   837篇
  2008年   938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秦颖慧 《唯实》2006,(3):57-59
我国在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较少从人权的角度注重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的保障问题。实际上,我们致力追求司法公正,更应从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开始。  相似文献   
23.
环境权:一种新兴的现代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最基本的权利,环境权来自人权。生存权位于人权的核心,而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不可剥夺、不可放弃和替代的权利。如果没有环境权,传统人权体系中的生存权就不可能得到完善的保障。环境权源于生存权,但超越了生存权,因此它是一种新兴的现代人权。  相似文献   
24.
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作为舆论监督主体,频繁活跃在现代社会,在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对舆论监督主体行为、权利义务等提供专门保护的《新闻法》,使得新闻监督主体的行为性质介于“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之间,这种行为不确定性,使得舆论监督行为与普通民众个人行为毫无区别,其结果:新闻记者的人身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权得不到落实,新闻侵权案件中,舆论监督者败诉容易胜诉难……,这种现实与现代社会新闻产业发展的态势,格格不入。言论自由:记者的尚方宝剑言论自由,是一个社…  相似文献   
25.
公证介入知识产权领域,是基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特点。但是由于知识产权专业性强,同时我国公民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又不够强,相对于其他物权、债权领域,公证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还做得十分不够。笔者以为,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公证的证明、监督、沟通和服务职能同样有充分的发挥空间。由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太广,本文无法全部涉及,笔者拟从4个方面对公证介入知识产权作一探讨。一、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及商标、专利转让中公证的作用按照《商标法…  相似文献   
26.
贾联亭 《前进》2002,(3):36-38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我们国家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作为道德建设的排头兵和带头人的县乡领导干部,更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严格规范自己,大力加强从政道德建设,以德律政,在内心深处筑起一道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27.
赵玫 《公安教育》2002,(4):3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这两条规定是《国家赔偿法》的立法依据和立法目的。经过7年多的司法实践,证明当时立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当前的司法实践相去甚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赔偿立法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仅就国家赔偿法中关于刑事…  相似文献   
28.
关于信用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稳定的信用关系基础之上的法制经济,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之一。但目前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成熟和完善,商业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政府信用受到不程度的挑战,同时,一贯诚实守信的个人或法人的信用权也不断被侵害。因此,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保障信用权利不受侵犯,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根基,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9.
自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提出“环境权”这一概念以来,环境权作为环境法学的理论基础与核心,中外法学界对环境权理论研究相当的关注,环境权的理论研究呈现一片繁荣。在本文中,笔者选取“公民环境权”的角度,对环境权的性质以及法律保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0.
作为一种现代政治文化,公民文化是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公民文化以民主的价值理性和形式理性为基本理念,又包容了民主的社会心理基础,对民主政治影响深刻.中国应培育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