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46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109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词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因突破"诗言志"的传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唯一能与唐诗相分庭抗礼的独立文体.然而由于时代变迁,词受传统文化的大量辐射,"词缘情"、"以为美"、"音乐性"三个特征异化,导致宋词巅峰地位动摇,开始走向衰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文体.  相似文献   
282.
周永健 《求索》2013,(2):58-60,64
苗族农业生产中的祀神活动较为普遍.恶劣的生产环境让民众敬畏天象与自然.社会生产力的低下让其将年成好坏寄希望于农业创始人与家族祖先。在万物有灵观的支配下.苗族群众又对种种幻化出的关乎农业生产的灵物加以崇拜。农业生产与宗教祭祀均需要牲畜.民众又憧憬得到神异的畜力神的护佑。  相似文献   
283.
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与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不完全相同,必须把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和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加以区分。相比较而言,国内民法上公共秩序要比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的范围更加广泛。本文结合相关立法,分别从民法的角度和国际私法的角度分析公共秩序的含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公共秩序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做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284.
于飞 《法学研究》2012,(4):43-60
"背故意致损",是在权利和利益区分的基础上进行侵权法思考必然会遭遇的一个问题。德国民法典立法者设立第826条时,并不具有利用该条将法律与道德、习惯等法外规范相连通的直接目的。第826条的功能在后世学说的解释中形成了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两大功能群。试图为"背"设置实质判断标准的实质功能越来越受到学者的批判,并且在学说上出现了将纯粹经济损失保护作为第826条核心功能的观点。故意要件的本质是在缺乏社会典型公开性的纯粹经济损失领域维持行为人的预见性。法解释对该要件有所软化,但不宜将故意降低为重大过失。背要件的判断标准存在于判例之中。应当借鉴动态系统理论,以本土判例为素材,建构我国的"背故意致损"判例类型。纯粹经济损失概念并不表达一个真正的类别,而是包含了千差万别的事物,该领域不存在一般保护规则。"背故意致损"只是纯粹经济损失保护中的"最小值"。应当建立特别规范、保护性法律和"背故意致损"三层纯粹经济损失的立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85.
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传统民节日与旅游开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存在重洋节日宣传、轻传统节日宣传,重经济、轻节日文化内涵的问题,说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珍惜不够。为此,文章认为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全民重视传统节日,从而更好地对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86.
公序良作为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在司法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科学地界定公序良的概念,可以有效地防止其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严重的负面效果。但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不能期望一个完美的概念界定,而应该变换视角,界定公序良的基本要素。在适用公序良时,一方面应确认其作为基本原则适用时的一般规则,另一方面应将法律行为违反公序良的判定标准客观化、具体化,形成类型化的个别制度规定。违反公序良,理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经验,从实际出发,建构公序良适用体系。  相似文献   
287.
五百封越洋情书,结下一段美满婚缘;四年大洋彼岸望穿秋水,盼来一场噩耗。妻子肝肠寸断。对公公婆婆而言,同样承受着巨大的丧子之痛。一家人料理完丧事后,骨灰盒却成了最大的难题。公婆想让摆在家中,定时祭奠;儿媳不堪忍受“亡灵”阴影,私自将骨灰安放陵园。于是,原本和睦的一家人分崩离析,公婆将儿媳告上法庭,讨要骨灰的管理权,媳妇说自己本身拥有管理权。争夺骨灰的“第一管理权”,此案在我国尚属首列。  相似文献   
288.
先行为违反道德义务,是否影响到与之相关联的民事行为的效力?无效处分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后果究竟如何?本文从公序良、无权处分和无效条款可转化的角度,分析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289.
王世良 《特区法坛》2002,(73):48-49
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致害人根据其主观上的故意与过失、致害程度、损害后果依法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使受害人从而得到适当的补偿,合理合法。但是,笔者在审理此类案件中常常碰到一些似是而非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这些案件的共同点是在适用法律上难以找到足以判令被告人必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原告人的诉讼请求于法无据,人民法院难以予以支持;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类案件有扩大化之势.牵涉滥诉之嫌。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试举如下两个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90.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有关的节。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