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5篇
法律   613篇
中国共产党   634篇
中国政治   935篇
政治理论   439篇
综合类   5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当代著名作家刘庆邦是一位自我体验型作家,童年的成长经历直接影响他的小说题材的选择和风格的构建。亲情缺失是刘庆邦小说文本中一种典型的情感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父爱缺失和母爱缺失。因此,只有深入分析这种亲情缺失中父性母性的萌发、亲情缺失少儿的成长困境等,并进而探讨亲情缺失对少儿成长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才能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刘庆邦亲情缺失书写的创作动因。  相似文献   
192.
赵岩 《前沿》2011,(24):192-193,247
外语学习及使用的过程正是两种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而在英语作为中介语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导入,但由于对文化导入的片面理解,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本文正是从"文化失语"现象出发,究其原因,挖掘"文化失语"和"本土文化缺失"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克服"文化失语"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3.
岑杰 《江淮法治》2014,(6):61-61
正《男人立正》是一部描写普通百姓生存与精神境遇的长篇小说。下岗工人陈道生为搭救女儿被朋友骗去好不容易才凑上的三十万元,而他为维护自己在亲朋街坊中的信誉,在妻离子散中含辛茹苦,开始了八年还债的苦难历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小说堪为一部由小人物写出了大意味的长篇力作。小说通过陈道生这个小人物的悲怆人生,鞭挞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失范,呼唤人际信任与道德  相似文献   
194.
刘健 《党政论坛》2014,(19):64-64
“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这句惊人话语出自某一市长。但却是句大实话,反映了官场流行的政绩思维。地方官员是真担心“百姓看不见”吗?事实上,地方政府“几百亿埋地下”,当地百姓是有目可睹的。比如每到雨季,城市排水系统十分畅通,没有发生大面积内涝,看不到城市“内海”,老百姓会感受得到,政府在解决城市内涝和下水道建设维护方面,是做足了功课的,反之,则看得见政府的管理缺失。  相似文献   
195.
2010年12月20日,是宜宾县完成村级换届选举的最后一天。上午刚上班,县委组织部的电话铃就响个不停:“仁和村一次性选举成功,‘三荐双考、两票直选’这个办法硬是好啊……”电话那头,柏溪镇党委组织委员夏大姐介绍说,由于种种原因,仁和村干部群众历来分成几派,历次换届都颇费周折,直到这次才把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相似文献   
196.
法律信仰是主观心理与客观行为相统一的范畴,是社会主体在尊崇法律的心理状态下自觉将法律作为行为准则并付诸于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法律信仰的支持和推动。当前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现状令人堪忧。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培育法治观念,树立崇高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97.
蒋尉 《中国律师》2014,(7):62-63
正合作社作为加强弱势群体力量的经济形式,在实现经济主体间的公平竞争、维护权利和抗衡滥用权力、解决诸多社会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梳理合作社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比较分析我国合作社法律理念的偏差,以期为中国合作社制度重建探路。  相似文献   
198.
文化与国际信任——基于东亚信任形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学界关于国际信任的研究已初具规模,理性选择理论和社会心理学两大路径提供了信任生成和变化的不同解释,但尚未有较为成熟的国际信任的文化理论解释.文化与国际信任的研究包括两个层面的议题,即作为影响因素和背景的文化如何影响信任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作为文化变量和理论的信任的特性是什么.借鉴中国社会心理学关于文化信任的研究,本文提供0种国际信任的文化模式,探讨同质性、关系基础和关系交往三种影响变量如何产生身份性信任和交往性信任.冷战后中日和中国—东盟国际信任的生成过程表明,国际信任的形成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理性选择过程.其中,由于关系基础未得以改善,中日始终受困于先赋性不信任,而中国—东盟之间的国际信任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倾向于特殊信任而非普遍信任.文化与国际信任研究揭示的是国际信任的社会逻辑,对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和中国对外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9.
采用修订的Rotter人际信任量表,对北京市五所大学的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人际信任水平低于女生;关系信任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一、二年级分别与三、四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关系信任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升高;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提升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教育管理建议:第一,对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指导工作;第二,加强制度化建设,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制度规则。  相似文献   
20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教育理念不断变革的新形势下,作为维系高等教育质量和未来人力资源素质的高校教师群体必须进行全面、系统、深化的专业发展,这也是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点议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主要是缺乏自主、能动的深层"自为",因而停留在浅层发展阶段而止步不前.事实证明,只有基于"自为"的内在自觉发展才能真正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高校教师必须突破被动、浅显的专业发展层面,转向自觉、能动的"自为"专业发展阶段.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激发教师自觉意识,创设良性支持性环境和构建科学发展机制是建立高校教师"自为"的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