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篇
法律   479篇
中国共产党   466篇
中国政治   885篇
政治理论   411篇
综合类   67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魏俊雄 《传承》2012,(4):62+65
为了反驳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主体思想,阿尔都塞刻意清除作为历史主体的人,认为历史是一个无主体过程。真正的历史发展的主体是通过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主体建构与意识形态召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阿尔都塞的主体思想击中了人本学马克思主义主体目的论的要害,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和主体建构理论。但他将历史的客观性与人的主体性、社会结构与人的主体活动和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绝对对立起来,把人沦为了意识形态的玩偶,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泥淖。  相似文献   
942.
哲学理解的建构 ,包括建构方法、建构途径和建构标识。在理解建构的方法中 ,并存着演绎法、归纳法、目的法三种方法 ,目的法是建构理解的根本方法 ,因为建构理解就在于揭示目的。采用目的方法建构理解 ,首先要解决理解的阶段性和真实性 ,因此 ,在建构理解的多种途径中 ,层次性和客观性是建构具体理解的最佳途径。信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 ,它是理解的建构结果。信念的确立标识着完成了某种具体理解的建构。也正是信念 ,才构成个人与现实之间价值关系的形式。  相似文献   
943.
贾吉峰 《前沿》2002,(10):108-110
模糊修辞是汉语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法律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严谨 ,而在法律语言中模糊修辞的使用也大量存在。本文试图对模糊修辞在法律语言中的运用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44.
浅析新型女性文化建构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的基本准则.然而"法律上的平等还不是实际生活中的平等",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对女性的不公,对待两性的双重标准亦随处可见.更由于社会转型期利益群体的重组,女性成为相对的弱势群体.作为女性如何面对困境,改变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女性作为人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女性自身观念的全面转变,而这一转变则有赖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945.
邱运华 《学习论坛》2004,20(7):69-72
汉语语境下的"文化诗学",在它的批评实践过程中已具备了人文理性的内涵,是汉语诗学在当下文学艺术话语建构中的结果.汉语语境里对"文化诗学"的话语建构,最关键的环节是恢复了这个概念里的"历史意识".这个恢复,既体现了汉语诗学的历史批评传统,同时又彰显了这个术语时代精神的现实关怀.走向"文化诗学",蕴涵着汉语诗学对文本的文化时空的再度开掘.它的思想指向,是对过去诗学研究经验的累积,更是对文学艺术创作未来的理性要求.  相似文献   
946.
“三个代表”对政治合法性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性是权力的一种形态,是"没有权力的权力".合法性是任何政权都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不少文本倡导在民主化的基础上建立宪政制度,制约政府的权力,建立有限政府."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它表明了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大力加强合法性的四大要素中的传统传承、意识形态、主权在民的培育,以建构、加强党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947.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方法论上创造性地以"建设性批判"取代"革命性批判",使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实践主题上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引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从第一个"善于"到第二个"善于",邓小平科学地认识和妥善地把握了"解构"与"建构"、"对立"与"统一"、"革命"与"保守"三组基本的实践范式与历史命题,从实践批判的功能与内涵转换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948.
周峰  段秀芳 《求实》2005,40(7):32-3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获得创新与发展,必须要在对中国面临的时代性问题的深刻解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坚持中求得其新的出场路径。从哲学上回答和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49.
论学习观念的转变与学习能力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是前提,能力提高是核心。观念更新与能力提高都离不开学习。学习能力是现代人的基础能力。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必须转变传统学习观念,建构学习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950.
文化书写与对象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立 《思想战线》2005,31(3):88-94
从文化书写与人类学对象建构的关系这一角度看,依据人类学者的研究建构取向及所建构对象的类型,人类学的文化书写大致可以分为志、论与新志3种。其中,“志”所建构的是单向度的浅层对象实在;“论”建构的是单向度的深层对象实在;而“新志”建构的是双向度的浅层对象实在,在建构向度上力图克服前二者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