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53篇
中国共产党   68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薛飞  王金亮 《学理论》2013,(11):96-97
以西方宏观经济学储蓄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外需不足与经济转型的特殊背景下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对我国调节过高储蓄率的重要意义进行浅析,并就高储蓄率问题的成因提出了针对性调节路径: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基础保障体系;二是加快收入分配改革;三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四是加快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理念的转变;五是持续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2.
73.
全拥军  赵少英 《团结》2005,(3):27-28
目前,我国国债面向个人发行的主要是凭证式国债。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首发以来,其在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已有缺点和问题显现。财政部储蓄国债课题小组最近提出了建立我国储蓄国债发行体系的初步方案,预示着凭证式国债酝酿“转型”,可以说发行个人储蓄国债正当其时。凭证式国债风光不再,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目前发行的凭证式国债,是针对个人投资者中带有储蓄性质的那部分资金的特点而设计的一种国债产品。从1994年财政部发行首只凭证式国债以来、十多年运行情况看,凭证式国债已经显现出…  相似文献   
74.
关于经济增长,尽管经济学家们在未来发展的取向上提出了诸多经济增长的理论,但见解不一.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强调技术进步才是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四种因素主要为:体制(或制度)效应、资源效应、市场效应、学习效应.促进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75.
殷华 《法庭内外》2013,(11):35-36
银行存款是老百姓最为普通的一种财产处分方式,看似零风险的储蓄行为,实际上却蕴藏着一些让人想都想不到的风险,而这种类型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对老百姓的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即使能够挽回损失,也会耗费很高的成本。下面就具体说说3种常见的情况。  相似文献   
76.
77.
基于储蓄一投资关系的中国省域资本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文斌  田银华 《求索》2010,(2):41-43
本文从储蓄和投资的关系角度出发,以我国各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1979--2008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和三大区域资本流动程度的B系数。研究发现:从空间分布看,东南沿海省份的B系数小,而中部的省份以及西部部分省份的B系数较大;从整体上看,东部地区资本流动强度最强、中部地区资本流动强度次之、西部地区资本流动强度最弱;从时序来看,三大区域1979--1990年间资本流动强度大于1991-2008年间的资本流动强度,并且各区域资本流动强度表现出先强后弱、阶段性减缓的特征。  相似文献   
78.
错误延续8年多付利息7万 现年53岁的谢秋翠女士,是广东省梅州市人。2000年上半年,她省吃俭用数年,终于积攒了7万多元。几年前,她就听说银行推出一款8年定期储蓄品种,利率高达17%,就一直记在心上。现在手上有了一点积蓄,她估算了一下,如果存入银行,到时的利息比本金还高,考虑到家中暂时没有大的用途,就决定将钱存入银行,挣点利息。  相似文献   
79.
80.
窦刚 《法治与社会》2013,(1):F0002-F0002
宜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辖1个营业部、10个信用社、1个分社,现有在职员工110人,党员17名。主要经营的业务有:办理存款、贷款、票据贴现、国内结算业务;办理个人储蓄业务;代理其他银行的金融业务;代理收付款项及受托代办保险业务;买卖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