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3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正>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是文化长期塑造影响的结果。现代心理学认为,存在着人类生活中一种影响制约我们思想行动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自信和强大软实力的表现。文化自  相似文献   
192.
张永华  李彦武 《求索》2007,(6):56-57
中华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弹性和张力,在前轴心时代背景下,这种文化的哲学源头可归结为《易》。《易》的因顺执守、通变包容和贴近人性的人文内涵,奠定了中华文化后世的儒道对立互补、刚柔相济的韧性特质,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延续,并形成张弛有度、兼收并蓄的最有生命力的韧性和平文化。  相似文献   
193.
美国诗人罗伯特·佛罗斯特以口语入诗 ,其诗作流传广泛。高层式结构是内在结构的一种 ,给读者以强烈的立体感。《雪夜林边暂驻》是佛罗斯特的一首既写实景又富象征意味的小诗。  相似文献   
194.
张立 《两岸关系》2002,(4):53-53
据台湾媒体报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佛指舍利,从祖国大陆运抵台湾,供台湾民众瞻仰37天。祖国大陆对此事很重视,组成了由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叶小文、中国佛教协会二位副会长圣辉法师、刀述仁、法门寺住持净一方丈以及24位中国佛学院的高年级学生的恭送团,护送佛指舍利。星云、惟觉等台湾佛教界四大山头、九大门派以及吴伯雄、廖正豪等五大佛教社团代表,还有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台湾佛教信徒,虔诚地恭迎佛指舍利,场面非常壮观。一时间,佛指舍利火爆台岛。  相似文献   
195.
黎淑宜 《人权》2005,(5):6-6
弥勒佛,他坦胸露肚,笑口常开,既慈祥又有趣,深得民间喜爱。关于他的传说佳话,车装船载,既令人捧腹,又叫人深思。他那千年不变的肖像,塑成或泥或铁或铜或大或小的造型,供奉在寺庙里、人家中。历代文人雅士更在它面前留下了不少妙联佳对,其中不仅具有高超的书法艺术杰作,而且包蕴着极为精湛的语言艺术,内涵丰富的寓意,抒发着浓厚的情感,给滚滚红尘里的芸芸众生以深深的启迪。北京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大概要算最有名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把个弥勒佛的形象勾画得淋漓尽致,风趣雅致,同时,又是文人…  相似文献   
196.
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得道、圆寂的日子。藏历四月按藏历的说法,星象上将出现“萨嘎”星宿,即氐宿星,“达瓦”即藏语的月,因此被统称为“萨嘎达瓦”,把祭佛日简称为“萨嘎达瓦”节。四月一个月,信徒们不杀生不吃肉,专意朝佛供佛,有的闭斋修行,有的转经磕长头。  相似文献   
197.
吕斌 《法人》2007,(8):80-81
被称为"个人追索第一案"的这起诉讼在洛阳得以立案,一方面使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国国宝有了更多回归的希望;另一方面也警示收藏家,在收藏活动中不要违反"规则",要"合法"的收藏  相似文献   
198.
《三教应劫总观通书》再探——兼与李世瑜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文起 《求索》2007,(4):52-54
《三教应劫总观通书》是清代清茶门教的重要经典。由于该部宝卷宣扬“弥勒佛降在王姓家内”和“反清复明”的宗教思想与政治主张,因而引发了嘉庆年间震惊朝野的清茶门教“邪教”大案。从此,《三教应劫总观通书》也随着清政府的严厉查禁,只能潜藏民间,长期不为外界所知。20世纪90年代中叶,李世瑜先生在民间发现了该部宝卷的手抄本,并撰文向学界介绍。本文依据李先生整理后的《三教应劫总观通书》铅印本,对该部宝卷进行再探,并就某些观点,与李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99.
作为中国古代士人性格根源的儒道两家,以互补的形式始终并存于士人的理想之中,共同完善着士人的思想性格。“儒道互补”对于士人的人生理想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文揭示了儒道两家何以形成互补的思想根源,并论述了“儒道互补”的价值观在中华文化中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0.
儒佛两家创立的思想学说 ,都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的优秀文化 ,他们所倡导的人的善性善德 ,可谓是殊途同归 ,是人类文化所共有的最本质的东西。在两种文化交融的背景下 ,儒佛两家所主张的善容成为道德向善的表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经成为一种道德信仰 ,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