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3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51.
石阡,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楼上古寨,有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佛顶山,有获得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的尧上民族文化村,有世界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阅不尽的山川风情,让无数中外游客流连于此不舍离去。  相似文献   
52.
陆东红 《两岸关系》2010,(11):64-65
<正>10月28日,盛世皇朝秘宝一法门寺地富与大唐文物特展在台北市南海路的历史博物馆开幕。特展共展出唐代精品文物120件(组),包括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等8位唐代帝王供奉佛指舍利的文物珍品。其中一级文物超过55%。展览将分别于2010年10月29日至1月9日在台北历史博物馆、1月21日至4月24日在高雄科学工艺博  相似文献   
53.
刘辉 《长白学刊》2013,(1):160-160
2009年底,吉林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文集》。此套文集,以内容精当、设计精良、装帧精美等特点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2010年7月出版的《邵汉明文集》(简称《文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集》共收录作者论文43篇,涵盖文化、道学、儒学、近代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还有部分学术访谈。  相似文献   
54.
刘聪 《学习与实践》2013,(3):134-140
儒佛关系是宋明理学研究中重要问题。比较"格物贯通"与"渐修顿悟"的异同是重新研究宋明理学与佛学关系的具体切入点。"渐修顿悟"是中国佛教在探讨"渐次修行"和"直下了悟"的关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渐修"为权、为方便,以"顿悟"为实、为了义的修行观;"格物贯通"是程朱在融合《大学》"格物"和西晋杜预"涣然冰释,怡然理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认识天理的方法,而与佛学之间没有明显的理论继承关系。"格物贯通"则通过"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格物工夫,在求得"物理"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对天理的整体性把握。通过辨析宋明理学与佛学相似概念的异同,有助于重新解读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东亚宗教受儒、佛、道三大文化圈影响,形成多元通和模式。有四大特色:第一,多样性的和谐;第二,重礼义道德,德以济世行善为教规之首;第三,主体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第四,人道与神道并重,人文理性居主导地位。发扬这一传统,有益于保持东亚的和平、安宁,并推动世界宗教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56.
人生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人生美学以传统哲学中的人学为基础,以人生论为确立思想体系的要旨,它极为强调人的生命存在的超越性,其最为独特的品格是对人与人生的重视,儒道佛概莫能外.中国传统人生美学思想对现代人物欲化、平面化的现实的抵御、人性和人本真生活形态的侵蚀以及诗性世界的重构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石培华 《当代贵州》2012,(18):14-15
放眼世界,这是一个地标性的区域,能够成为生命的高地、心灵的高地和文化的高地。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世外桃源深处、弥勒佛的道场,全球人类与自然保护圈成员。一个生命的高地、心灵的高地,一个通向未来、引领未来的世外桃源。铜仁,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是一个偏远的地方,是贵州省最后一个撤地设市的地方,也是贵州省开发较晚的一个地区之一。但在贵州人心目中,这是一片传奇的土地。这里孕育了多位风云人物,包括当今国务院委员戴秉国先生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廖锡龙先生。回溯历史,还有著名的书法家、颐和园牌匾题写者严寅亮、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逸群等。  相似文献   
58.
杨涛 《中国工运》2011,(3):59-59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在寻找答案。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儒家幸福观和道家幸福观曾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主张幸福内在于个人的精神世界,内在于每个人的生活,而不取决于生活外在的条件。可以说,在传统儒道思想主导下,人们是距离幸福比较近的。  相似文献   
59.
孟淑媛 《理论建设》2011,(6):96-100
生死问题是儒释道生命哲学的核心问题,儒家、道家、佛家也都以不同的视野,在不同的层次上探讨生死之本源、生死之关系、生死之价值。儒道佛三家以三种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纬度的生死观,为人们超越生死、追求生命的超越意象,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路径,对儒释道生命哲学的价值趋向和生命境界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