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放开那些员工吧!让工作归于工作,让他们找到一个真心投入工作的理由。我觉得中国企业的员工怎么那么可怜呢?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听起来很美好,但是管理上大多还是"外内法"的那一套。而且,还有那么多企业主丝毫没有感觉到时代变迁,也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改变管理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2.
法家虽然主张法治、重刑等看似严苛的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思想上又有相应的制约与缓和,从中体现的爱民与重 民思想不应被后世所忽视.法家的“法治”有别于当代社会主张的依法治国,但其不乏可取部分,对法家思想中的民本观加以分析后,可以利用与我国的法治建设中.  相似文献   
43.
《礼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先秦家的学术论文汇编,囊括了从孔子到荀子的家各派学说。文中多反映先秦古制,内容庞杂。而《行》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篇章。全篇通过记述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自立、容貌、备预、近人、特立、刚毅等十五个方面阐述了者所应具备的品行,描绘了一个立体而完美的者形象。  相似文献   
44.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两大难题,中国古代思想家也一直认真反思这两个问题。在家看来,死生有命,重要的是人生的伦理态度。道家的生死观则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庄子之后,道教背离了老庄的自然主义生死观,追求长生不老,但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佛教把涅槃作为其宗教解脱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5.
朱熹晚年采用以注屈的方式 ,以 ,否定班固等人用“中庸”的尺度来衡量屈骚思想 ,建立了新的评屈理论模式和格局。同时 ,对扬雄否定屈原的言行作了批驳 ,这是朱熹尊屈倾向的又一表现  相似文献   
46.
《当代贵州》2010,(4):F0004-F0004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中国的农耕文化包括封建时期建立起来的文化和更早之前的傩文化。傩神产生于秦朝之前.是对今天仍有深远影响的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7.
《礼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先秦家的学术论文汇编,囊括了从孔子到荀子的家各派学说。文中多反映先秦古制,内容庞杂。而《行》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篇章。全篇通过记述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自立、容貌、备预、近人、特立、刚毅等十五个方面阐述了者所应具备的品行,描绘了一个立体而完美的者形象。  相似文献   
48.
潘昱州 《人民论坛》2013,(7):178-180
文章从“玄学是先秦道家思想长期发展的结果”的内在逻辑出发,以《庄子》在玄学思潮中的地位及影响为切入点,论述《庄子》在竹林玄学和郭象玄学中的重要影响及玄学家们对《庄子》的理解与阐发,藉以窥得魏晋玄学援道入、以统道的思想性质和方向,探寻庄子在魏晋玄学演变中独有的哲学特质。  相似文献   
49.
陈炎  邓东 《理论学刊》2002,(4):119-121
袁枚的《随园诗话》以“天才清妙”的道家审美标准去消解理学对当时诗坛的消极影响 ,又以“气局见解”的家理性态度去保证诗歌艺术的健康发展。其“芬芳悱恻之怀” ,承续了屈原的“深情美丽”传统及以“情”为核心的魏晋美学 ;其“清旷”禅境则成为与、道相通的艺术境界 ,因而他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和审美理想 ,是以、道、屈、禅诸家的美学精神协调统一的整体功能系统作为文化与美学底蕴的。  相似文献   
50.
《汉书·刑法志》《晋书·刑法志》《魏书·刑罚志》《隋书·刑法志》既勾勒出秦汉直至隋代这一历史阶段法律发展的宏观景象,又记载了当时法律实践的诸多细节.秦尊法家、汉承秦制后,已经建立起形式法律观.西汉中期以降,家法律思想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实质法律观逐渐形成.自汉末至晋隋时期,法律家化不断加深,由此建立起系统的家式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