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舒晨 《中外法学》1993,(5):79-80,78
<正> 《家思想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是俞荣根集其孔子和家法思想研究的成功之作。这部大作(54万字)从酝酿到最后付梓整整花了他12年光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在当今学术界,难得有这样的执着的追求。书中既有对孔、孟、荀原始家法思想的探析和究论,又有对以家法思想为主干的整部中国古代法思想史的梳理与鸟瞰;既有关于中国法律史的史实与公案的悉心与辩析,又有对于法史学上重大专题的质疑与论争;既有法律史研究方法论上的检讨与开拓,又有法思想、法文化性质上的立论与创新。全书形成一种史论结  相似文献   
62.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刑罚"文明于"西方中世纪之神判法的观点,已被世人所普遍接受和认可。就此原因,从思想层面入手可将其归纳为二大因素:一则中国封建社会并非像西方一样以宗教神权而立国;二则中国封建社会奉行"法合治"的法律传统。但是,为何中国封建法律和刑罚被曲解百年之久且至今仍未完全消融呢?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有二,一为外因,即西方人强加于中国封建刑罚上之"印迹",掩盖了史实的真相;二为内因,即古今部份国人思史、正史失之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63.
可以从字的构成和所代表的身份两个方面考究的由来,在字的构成上,其来源于需;从身份特征上看,则通濡,有沐浴的意思,与原始术士活动有关。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践行的行为规范,致力于传承包含的活动内容的周礼文化,形成了以周礼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学说思想;其有成效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周游列国进行宣传,使其学说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一大思想流派(家),家也就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64.
2011年8月19日至20日,由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东南大学、南京政治学院的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学者主要就佛道三教及其关系、学与教问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及研究基地建设等论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理性的探讨。以下就本次会议的学术研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5.
明清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和新思潮不断涌现,“弃就贾”现象就是其中之一。从主观方面看明中叶以后新思潮的冲击,使士人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明代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对科举制度的失望,使大量士人放弃科举仕进之路走向了经商之路。而客观上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士人经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士商合流”为其融入商人行列提供了客观的渠道;明末社会商业化引起的市场化、世俗化的生活方式也为士人经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66.
晚明浙东地区佛教尤其禅宗的兴盛,与阳明学的接引有莫大关系。作为阳明学人的周海门,是当时浙东地区士林的领袖,也是阳明学中接引和推动禅宗的关键。周海门与佛教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他与僧人在各方面的交涉。  相似文献   
67.
夏柯 《前沿》2010,(6):97-100
徐元梦,历仕康雍乾三朝,官至户部尚书,署理大学士,是清初满族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深受汉文化影响,服膺学,谙熟汉文,在政事、翻译、修书、官方教育、诗歌创作方面多有建树。他与汉族官员士人的交往也颇为密切。他的品行、学问、交友活动反映了康乾时期满汉文化交流加深和满汉关系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68.
《天津政协公报》2013,(4):44-44
<正>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前后1000多年,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习惯上成为童生。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真正的科举考试。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  相似文献   
69.
援道入体现在王夫之从"无"到"有"批判、改造、吸收老庄以及继承、发展张载思想的两个方面,他使道家境界与家之"有"相结合,目的在于构建"有"境界家本体思想体系并总结以道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70.
身处舶来的西方法律体系之中的我们,或许会疑惑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讼师。但本文却通过一个前提性的反思,质疑这一问题提出的“西方中心主义”的前见,从而解构了这一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应当探求讼师与律师这二种异质文化事实的区别以及产生这种区别的历史情境,或许这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更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