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家思想对当代中国法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部门法律规范之中,尤以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义务性规范为其思想传承和渗透的对象。法之信主要体现和渗透在现行民商事等部门法的基本原则之中,诚信是道德的法律化,诚信原则承继法之信。法之信具有主观诚信的心理潜质和客观诚信的社会潜质,在法之信的启示下,在现代法治文明的滋养、孕育中生成了限制、调整和扩张三种操作规范的诚信裁判。  相似文献   
82.
文化保守主义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发展的主要思潮之一,它从某个层面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取舍.因此,正确研究与评价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有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中,"新学派"成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对"新学派"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流变中浅析"新学派".  相似文献   
83.
万天怡 《法制博览》2013,(8):130-131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本文将剖析中国法律思想的逻辑联系,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进行梳理,表现中国法律思想的传承与变革,身沉浸于过去的历史,心则展望遥远的未来。  相似文献   
84.
东亚法治秩序的局限与超越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长山 《中国法学》2003,(3):183-190
近代法治是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二元化进程中 ,以社会权利制约和平衡国家权力为基点而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东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虽然也出现了市民社会 ,但却因历史传统而呈化倾向 ,它既设定了东亚法治秩序的局限 ,也赋予了其一定的超越维度 ,展现了多元现代性的东亚法治走向  相似文献   
85.
一、西方后现代法文化与中国传统法文化之暗合及分析(一 )西方后现代法文化不同于西方现代法文化的明显变化学术界将 2 0世纪西方社会称为后现代社会。所谓西方“后现代”法文化是指 2 0世纪前后开始出现的不同于西方“现代”法文化的明显变化 ,我国学者一般习惯于用“法的社会化”一词加以表达 ,即由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为垄断 ,国内外矛盾加剧 ,资产阶级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权力 ,以缓和阶级矛盾或加强暴力镇压 ,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进而导致崇尚个人权利的法律精神被社会本位的法所代替 ,法律不仅保护个人权利 ,而且更强调保…  相似文献   
86.
王克婴 《前沿》2005,(3):188-191
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 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功过是非成为世人永恒的话题。本文试从伦理学的角度, 回眸学在几千年历史中的盛衰命运, 探讨学在历史上遭遇颂扬或唾弃两种不同命运的深层原因: 即学创立之初的现实与孔子的理想构造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学在中国社会历史实践中的的坎坷命运, 而孔子学的理论框架清晰表明———文化是一种适合于盛世的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87.
湖北学史与周边地区及全国的学史相互联系,与佛、道、耶、回诸家诸教彼此激荡,相互影响,是整体学术思想史的一个部分。在一定时间期限内,湖北的学并不比别的地区更精彩。但湖北的学也有自己的特点,考察这些特点,需要做社会学、历史学的研究,还要与社会经济、教育、书院史等相联系,这都不是在这篇文章中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还只处在摸清家底的阶段,故本文只是请大家关注一些人物及其思想。  相似文献   
88.
汉武帝时影响千年的“罢黜百家,独尊术”的思想变革,将学推到国家根本指导精神的地位。这一事件之所以会发生,和春秋以降学的“显学”化影响有关,更决定于学本身的人民性与进步性,它如“五谷”一样,切合于中国古代社会,为人民所需要,从而为历史所选择。  相似文献   
89.
佛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了接续家先圣道统,引导士人积极面对现实,寻求救国济民方略,胡宏在理学思想建构过程中展开"佛之辨",扬辟佛,影响深远。胡宏站在家思想正统的立场,对佛家思想、信仰和学风进行了多角度的批判,回应了南北宋之际佛学兴盛对家道统发展构成的严峻挑战,但由于论争立场、动机和方法所致,胡宏的佛之辨也留下了历史的局限和认知的偏见。对此进行冷静反思,可为当今学和佛学研究以及思想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0.
、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它们中的许多精髓都被衍生成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对中国绘画的艺术创作、审美原则、艺术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根基,因此,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必须从、道、佛的视角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