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261篇
中国共产党   1082篇
中国政治   1149篇
政治理论   335篇
综合类   7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113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徐国红 《传承》2007,(6):50-51,59
长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长征精神的发展。弘扬长征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李力 《中外法学》1989,(5):41-45
<正> 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法律观念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能量。因此,对中国传统的法律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显得颇有意义。本文拟通过"刑"、"法"、"律"字演变的阐述,来考察先秦人的法律观念及特征。一、"刑"字的产生、演变——"刑"的观念文字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语言是表达思维的最主要形式,不能脱离人的思维。因此,特定文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能够反映出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认识。文字的产生遵循着事物、概念、语言、文字四者相递产生的规律、事物在先,然后在人们的思维中产生  相似文献   
103.
《韩非子》集中反映了韩非的政治观点。韩非对待民众、重农抑商、君主专制、以法治国、以术用人、思想控制等方面的言论,代表了先秦法家维护和加强君主专制的治国思想,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从韩非“不法常可”、“世异而事变”的人类历史进化发展的思想,可以总结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4.
儒家理想人格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在历史上对我国文明与人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代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 ,儒家理想人格仍然有其独具的优越性。它所提倡的尚义崇仁、追求至善的价值目标 ,好学深思、通古博今的人才范式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格 ,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广阔胸襟 ,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继承学习的闪光之处。当然对于其中的价值取向神圣化、片面化、不公化、保守化的糟粕思想及其对当代国民心理的影响也要进行全面的批判与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5.
儒家仁学与普遍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学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历史悠久、积蕴丰厚、影响巨大的思想化体系之一,它可以与基督教化、伊斯兰教化、印度教与佛教化相并立。儒家仁学,也可称为仁爱通和之学,是儒学的精华,最具有普世性,它可以为人类普遍伦理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仁爱之心是一铆道德行为的基石,培养爱心,扩充爱心,是建设道德明的基础性工程,建设普遍伦理最紧迫、最因难的任务是将爱心扩充到全人类。儒家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视天下犹一家,人类只有具备了此种情感和意识,普遍伦理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同样,通和之学用之于道德,便要求打破以部为空的狭隘性,淡化族群仇恨心理,实现真正的博爱。总之,儒家仁学,包括它的仁爱通和之学,会为普遍伦理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6.
早期儒家的“圣人”人格理论构想包合看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理想的,具有终极性价值的“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另一个是现实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时圣”人格境界。在早期儒家人格理论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中,“圣”的人格境界存在看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维转型态势,这种思维转型态势是与早期儒家对于“时”的认识深化过程存在看密切的联系。通过以“时”援“圣”,以及将非主体性范畴——“时”的主体化努力,早期儒家在现实价值实践中也完成了从汲汲于“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向“时圣”人格境界诉求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7.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它们中的许多精髓都被衍生成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对中国绘画的艺术创作、审美原则、艺术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根基,因此,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必须从儒、道、佛的视角着手。  相似文献   
108.
在当前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和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诚信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重要范畴,正确认识和认真研究其思想内涵及现代价值,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在我国传统伦理中,诚与信原是两个分立的德目。诚始见于《左传》和《周易》。《左传·文公十八年》载:“明允笃诚”。疏云:“诚,实也”。《易·文言》曰:“修辞立其诚”。疏云:“诚谓诚实”。思孟学派始创诚学。《孟子·离娄》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从而把诚提到了哲学本体的高度。按照思孟学派的思想,“不诚无物”,诚乃世界本原及其真实…  相似文献   
109.
蒋介石儒化三民主义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揽孙中山三民主义解释权之后 ,蒋介石获得了统摄全党思想的合法性 ,为走上个人独裁道路 ,从理念上打开了一扇大门。蒋介石对三民主义解释的实质 ,是儒化三民主义。他将孙中山描述为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集大成者 ,将儒家伦理道德与三民主义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精髓” ,进而在全国范围掀起思想文化上的尊孔复古。在这一过程中 ,蒋介石还充分利用了戴季陶主义。随着三民主义被儒化 ,其原有的民族民主革命与现代化之精神也逐渐消解与湮没。  相似文献   
110.
“恕道”是儒家学说的基本精神之一 ,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恕”进行语义学上的解释 ,阐述“恕”与“忠”、“仁”、“礼”的关系 ,通过对恕道内涵的分析和把握 ,从中引申出修身求仁、和谐社会与致达中和等方面的现代诠释 ,为建设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