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262篇
中国共产党   1082篇
中国政治   1149篇
政治理论   335篇
综合类   7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113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耻感是人的行为与内化为个体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差距甚至冲突时所产生的痛苦体验,因此耻感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评价活动。其评价活动机制与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它以内化的一定社会的良心(心中之善)为客观的评价标准,以否定的痛苦的灵魂锤击的心理情感方式显现出来,通过主体自身需要的满足与心中之善的冲突过程、主体对心中之善的确证与升华过程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道德审判与自我心灵拯救。耻感的评价活动不仅在个体主体身上发生作用,而且以群体主体的方式展现出来。作为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以权威评价活动的"有机"形式把适合自己统治的荣辱(耻)观"群体化"、"普遍化"、"意识形态化",使之成为全社会遵循的耻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民众评价活动和权威评价活动的上下互动中,通过意识形态的引领而形成的。只有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中,在关照现时代人民的诉求过程中,并在意识形态的引领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内化为民族耻观,构成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当代人们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4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了精辟的规定和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3.
从最近十余年来围绕儒家血亲情理精神展开的学术争鸣中,可以引申出来的一个更深层面的伦理问题是: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了维系"慈孝友悌"的血缘亲情,不惜违背孔子自己原创性地确立起来的"志仁无恶"的道德标准,突破正义底线而从事坑人害人的邪恶行为呢?通过解开这一难题克服孝仁之间的深度悖论,对于儒家来说具有思想维度上的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4.
正据澎湃新闻9月25日报道,9月24日上午,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讲话。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孔子诞辰纪念大会,同时这也是习近平继去年11月参观曲阜孔庙并发表讲话、今年"五四"到北京大学牵手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之后,第3次与孔子和儒家亲近的"大动作"。这一系列的高规格纪念活动背后,透露着中共执政理念的动向。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45.
生命的存在是教育的基础,生命价值的实现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其过程中儒家生命观具有丰富的生命伦理思想,不仅是中国稳定社会的理论基石,也是中国人自古便崇尚生命、重生爱物、刚健有为的文化根基。重生爱物,是儒家生命观的价值基础;自强不息,是儒家生命观的内在价值;死而不朽,是儒家生命观的外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6.
叶素云 《学理论》2012,(22):13-14
在众多价值观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拥有着主要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思想积淀,也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练简洁,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147.
面对各种风俗习惯,党员干部必须分清哪些是要积极倡导的,哪些是必须坚决抵制的。而纪律则是取舍判断的首要标准和行为底线。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在遵守法律法规等各种成文规定的同时,还在遵从着一些不成文的、无形的规范和约束——各种风俗习惯。但是,与普通群众不同的是,党员干部必须遵从的纪律要求,许多时候会与"泥沙俱下"的风俗形成矛盾。是守纪律,还是遵风俗,有时会成为党性修养的特殊考验。  相似文献   
14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儒家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最深。君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君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人格标识。君子人格中含有"立德树人"的传统,与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为高校德育提供了一个可学可鉴的完整体系。弘扬和培育现代君子人格,符合当代文化发展的潮流,有助于解决当代大学生人格培育中的现实问题,可以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49.
秦廷书 《当代贵州》2013,(15):29-29
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说,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为传社会主义之"道",授社会主义建设之"业",解发展、改革、建设之"惑"的人民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实施者,有几个问题需要想明白,搞清楚,付诸实践. 品德重于才干.古人说,"士有百行,以德为首",一个人首先要具备的是良好的品德;"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一个人不管有多少才学,品行始终是根本.  相似文献   
150.
张荣明 《理论学刊》2013,(2):99-103,128
如何安邦治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彼此之间在若干核心问题上激烈争辩。实践表明,不同主张各有利弊。注重道德和关爱并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但潜在风险是国际竞争力和应对国外威胁的实力下降;注重法律和利益并实施以物为本的策略有助于富国强兵,但潜在风险是国内人群矛盾激化和社会不稳定。汉代以后的政治策略是这两种主张的整合,它带来了中古社会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