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谭嗣同之死     
王重旭 《各界》2010,(8):29-29
6月11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一百多年前,大清光绪皇帝在这一天颁布(《定国是诏》。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满清王朝,尽管风雨飘摇,但它还是希望通过这一次变革,革除痼疾,富国强兵,让一个古老的帝国焕发青春,重新崛起,于是“咸与维新”。  相似文献   
32.
如雪 《民主》2007,(8):48-48
吴子牛拍摄的历史剧《贞观长歌》在央视播出,该剧记述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创唐朝盛世的故事。而吴导又马不停蹄地接了另外一部皇帝戏《光绪皇帝》(见2007  相似文献   
33.
陈策 《政策瞭望》2007,(6):52-53
决策是实施领导的关键环节,作为掌管一方权力的“一把手”,能否造福一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各种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上能否做出科学决策。决策过程远不是一次举手表决的程式,更不是领导者的“拍板”行为,而是完成一个理性、系统、法定的程序,是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这个认识过程的意义在于:从“求实”的考证中“求是”,在“求是”的思辨中“求实”,从而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4.
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是为了加强皇族的权力,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其  相似文献   
35.
杨曙明 《春秋》2015,(2):51-53
大明湖畔有个祭祀曾巩的南丰祠,而此南丰祠却非历史上再早的那个南丰祠。再早的南丰祠在上个世纪50年代坍塌后,不知是何人的馊主意,整修时竟然将祭祀张曜的张公祠改为南丰祠。曾占张祠,说来实在不应该。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张曜对民族、为济南做出的贡献并不亚于曾巩。张曜,字朗斋,号亮臣,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卒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他原籍浙江钱塘,寄籍顺天大兴,少年时代寓居吴江黎里镇,而后在河南固始县从兴办团练步人仕途,官至山东巡抚任,死后谥号勤果,加尚书衔。  相似文献   
36.
光绪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是清王朝入关后第九任皇帝,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由于慈禧太后的霸道和他自身的怯弱,光绪的一生充满屈辱和悲惨。  相似文献   
37.
正黄乃裳先生,字绂丞,号退庵居士,1849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六都湖峰(今坂东镇湖头村)的一个贫苦农家。他是近代中国一个致力挽救国家危亡、振兴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救国图强的维新志士寒夜沉沉,风雨如晦。黄乃裳出生在近代中国最为黑暗的年代,作为农民的儿子,黄乃裳从小半耕半读,十八岁皈依基督教,从此步入社会。在教会中,黄乃裳办过报刊,尤为热心教育工作。1894年,黄乃裳进京应试,中了举人。其时,他的  相似文献   
38.
佟伟 《侨园》2014,(5):41-41
每每提及清末住在中国的欧洲人,人们往往会想到列强。因为当时苟延残喘的晚清政府最恨的就是西方列强。可却偏偏有一位欧洲人,被中国人称为"救星"。他1855年出生在苏格兰,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传教士学院。1882年,28岁的他为了帮助当时医疗条件较差的中国,毅然放弃国内优越生活,和新婚妻子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东北。此后的几十年间,他在沈阳创建了第一所西医医院,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医护专家和人才,每年诊治患者最多时达数十万人。期间,他还舍生忘死,开展了对大霍乱救治、日俄战争受害者收容、抗击肺鼠疫等工作。直到68岁时因健康原因才回国,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他就是被誉为"东北西医鼻祖"的英国医学传教士司督阁。  相似文献   
39.
公鸡不下蛋     
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大清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式的余辉,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变法"戊戌变法"正式出笼。光绪皇帝正式颁布《明定国是诏》,举国震惊。  相似文献   
40.
王龙 《传承》2008,(17):24-27
他们,同样于19世纪中后期登上了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但由于历史表演的空间巨大差异,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维新却效果迥异,一个是改革不但没能有效扭转每况愈下的王朝,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保;一个是改革获得巨大成功,国家从此踏入了近代化的行列。种种的相同,却产生了最后的不同,他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他们,就是光绪皇帝与明治天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