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佟伟 《侨园》2014,(5):41-41
每每提及清末住在中国的欧洲人,人们往往会想到列强。因为当时苟延残喘的晚清政府最恨的就是西方列强。可却偏偏有一位欧洲人,被中国人称为"救星"。他1855年出生在苏格兰,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传教士学院。1882年,28岁的他为了帮助当时医疗条件较差的中国,毅然放弃国内优越生活,和新婚妻子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东北。此后的几十年间,他在沈阳创建了第一所西医医院,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医护专家和人才,每年诊治患者最多时达数十万人。期间,他还舍生忘死,开展了对大霍乱救治、日俄战争受害者收容、抗击肺鼠疫等工作。直到68岁时因健康原因才回国,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他就是被誉为"东北西医鼻祖"的英国医学传教士司督阁。  相似文献   
42.
张宏杰 《各界》2014,(9):64-68
1895年5月2日,紫禁城乾清宫中,一张大案上摊着一份条约文稿。24岁的光绪皇帝一遍遍地绕着大案急走,时而停下来,望一眼那份李鸿章由日本马关带回来的条约。一声沉重的叹息后,他坐了下来,举起毛笔,饱蘸朱墨,颤抖着在文件上签下了一个大大的“允”字。之所以如此难于落笔,是因为这份条约的内容实在是太苛刻了。这份后来被称为《马关条约》的文件规定,因为甲午战败,中国要赔偿日本二亿两白银,还要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这些地方开设工厂。  相似文献   
43.
正黄乃裳先生,字绂丞,号退庵居士,1849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六都湖峰(今坂东镇湖头村)的一个贫苦农家。他是近代中国一个致力挽救国家危亡、振兴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救国图强的维新志士寒夜沉沉,风雨如晦。黄乃裳出生在近代中国最为黑暗的年代,作为农民的儿子,黄乃裳从小半耕半读,十八岁皈依基督教,从此步入社会。在教会中,黄乃裳办过报刊,尤为热心教育工作。1894年,黄乃裳进京应试,中了举人。其时,他的  相似文献   
44.
正自古君王多薄倖。中国百姓心里的皇上,从来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却绝少对某一位娘娘上心的薄情郎。风流倜傥的唐明皇总算是对倾国倾城的杨玉环动了那么一点真情,白居易说他三千宠爱在一身,可到末了为保皇位,却狠心将百媚千娇的爱妃赐死——他迷恋的仅仅是她的美色,而这个美色若要以自家的江山、性命换取,那是断断不肯的!专一痴情的光绪皇帝对才貌双全的珍妃确是真心地爱!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饮这一瓢,但是最后,身为九五至尊的他,却竟连这个心爱女人的性命都没有能力保全!……  相似文献   
45.
公鸡不下蛋     
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大清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式的余辉,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变法"戊戌变法"正式出笼。光绪皇帝正式颁布《明定国是诏》,举国震惊。  相似文献   
46.
王龙 《传承》2008,(17):24-27
他们,同样于19世纪中后期登上了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但由于历史表演的空间巨大差异,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维新却效果迥异,一个是改革不但没能有效扭转每况愈下的王朝,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保;一个是改革获得巨大成功,国家从此踏入了近代化的行列。种种的相同,却产生了最后的不同,他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他们,就是光绪皇帝与明治天皇。  相似文献   
47.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下诏变法。由此,为期十年的清末新政揭开序幕,新政在政治上最重要的动作就是预备"立宪"。  相似文献   
48.
王守恂(1864--1936),天津人,祖籍山西,原名守恬,因避讳清朝德宗光绪皇帝载滟的名字改名守恂,字仁安,又字纫庵,号阮南,晚年自称“拙老人”。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天津著名文人,与严范孙、赵幼梅被誉为“近代天津诗坛三杰”。  相似文献   
49.
许家祥 《政府法制》2010,(16):46-46
珍妃何许人也?清朝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不光具有天姿国色,还是个卖官高手。  相似文献   
50.
由于工作原因,我每天都要经过北京南城的菜市口.2008年是"戊戌六君子"牺牲110周年,想起志士们的英勇和无助,一股悲怆便充塞胸口,难以自抑.其中,便有蜀人杨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